最新訊息

世界宗教博物館18週年慶—兼容納多元 懷愛永和平

2019-11-11

今年迎接18週年慶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同時也迎來了三項特展——「愛與和平兩岸書法交流展」、「千年摩崖刻碑拓展」、「漢字記憶空間」,三項特展看似獨立展出,彼此卻又互有關聯,以「漢字」為共同基礎,藉由書法、碑拓與不同方式各自呈現出歷史、藝術、文化等多層面的特色。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在特展開展時致詞提到,宗博館提供的不只是宗教文化與藝術涵養,同時也是愛與生命教育的平台;如何讓宗博館提升品質,變得更好,有賴廣大的社會資源共同凝聚、眾緣和合才能成就。本次三項特展中,集結兩岸書法家作品的「愛與和平兩岸書法交流展」是多年前陳館長參訪途經西安時,在策展人張志鴻老師引介下,與西安書法會陳健貢老師共同促成,本展延續了2015年由李義弘教授策劃的「愛與和平書藝創作特展」,將範圍擴大到海峽兩岸,邀請共26位書法名家、集結110幅作品,用各自擅長的書體,展現筆墨之美的同時,也傳達了愛與和平的理念。

「千年摩崖刻經碑拓特展」則是與山東濟南石敢當摩崖藝術博物館合作,將具有超過千年歷史的摩崖刻經拓本,隔海讓臺灣民眾也能一睹藉石刻保存流傳的佛教經典與文字之美。「摩崖」是一種將詩詞或經文雕刻於崖壁上的石刻,根據摩崖藝術博物館館長王寶臨在開幕致詞中所述,在山東的摩崖刻經,是由北齊時代的僧人安道一所主持,曾見證「三武滅佛」中北周武帝「建德毀佛」的安道一,為保護佛教經卷,認為「縑竹易銷,皮紙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絕」,遂將佛典經文鐫刻於山壁石崖上,此舉不僅使佛教歷經三武之禍卻留根延續,使珍貴的經典保存千年,同時也保留早期的漢字風貌。這次「千年摩崖刻經碑拓特展」展出的巨幅經文拓印長卷,望之恢宏,令人宛若親臨山崖,見證鬼斧神工之妙。

安道一將經文刻於崖壁的「金石難滅,托以高山」的文化精神,在當時保護了佛教,更將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漢字保存至今,「漢字記憶空間」的構想也於是誕生,由記憶、感悟、創作三個部分所組成。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指示會意文字,漢字文化更是中華民族共有的記憶,「記憶空間」安排一道漢字長廊,沿著廊道從最早的甲骨文起,隨著腳步行進,從古至今見證金文、大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等字體變化。「感悟空間」則是透過雕版印刷的動手做,在實際體驗中親近漢字與其衍生的印刷等技術。「創作空間」則是將漢字應用到周遭的日常用品,讓漢字跳脫以往的書寫功能,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無論是「愛與和平兩岸書法交流展」的書寫藝術、「千年摩崖刻經碑拓特展」的思古感懷,或是「漢字記憶空間」的借古創新,三個特展都是漢字文化開枝散葉的碩果,邀您走一趟世界宗教博物館,體驗「愛與和平」的精神,穿越時空,感受漢字文化無限的魅力。
 

回訊息列表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