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行腳

第六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一、緣起

「人人念彌陀,戶戶拜觀音」,傳達了觀音菩薩廣受民間尊崇的程度,代表大慈大悲的觀音信仰在民間流傳最廣,幾乎根植半個亞洲,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隨著印度教的盛行,佛教在印度也逐漸衰微,但於此同時卻在別處開枝散葉,一路北傳至東亞、中國乃至西藏,分別形成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而觀音信仰也隨著大乘佛教的北傳,開始在各國傳承與發展。

觀音菩薩流傳在各國的形象各有特色,例如在柬埔寨、越南,將觀音稱作「世自在」,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在東南亞國家的緬甸、泰國奉觀音為「護世主」,代表守護世間之神;在斯里蘭卡稱為救護之神;在印尼、馬來西亞,觀音菩薩則被當作護佑平安的海神;在日韓,則視觀音為慈悲的女神,有求必應,庇護苦難眾生。雖然觀音菩薩在各地的名號不盡相同,但在半個亞洲的佛教文化地區的佛教徒,都知曉且信受奉行觀音菩薩。

說起觀音信仰,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精神,就是「觀自在」和「觀世音」,意即不僅要對自己的生命觀自在,也要能觀照世間苦難眾生的聲音。為何觀音菩薩能跨越國籍、種族,發展傳承至今?就是祂「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以及聞聲救苦的慈悲與「靈驗」。正因為菩薩的靈驗,所以被人們高度信仰著。我們常說萬物皆有靈,認為人與自然緊密相連,靈就存在於人與自然的緊密關係中。而「靈」究竟是什麼?靈就是靈性,我們先來看靈性spirit)這個字,它起源於拉丁文spiritus而來,意思是呼吸或生命力,在希臘文和希伯來文中的意思就是指「看不見卻能夠賦與生命的空氣」。靈性,是人生來具有的能力與傾向,會驅使人朝向希望、愛、超越、連結與慈悲的方向生活與發展。

早期人類在面對自然和生命的奧秘時,他們對世界的敬畏、對死亡的思索、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內在和平以及與宇宙或神聖力量的連結。使得這些初始的靈性經驗,逐漸演化為更有組織和系統化的宗教形式。因此,靈性可以被視為宗教的根源,早期的靈性經驗可能促成了宗教的形成,而宗教在演化過程中又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人們的靈性追求。這種雙向互動使得靈性和宗教在歷史和文化發展中緊密交織在一起。

面對氣候異常與全球暖化議題日趨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住持─心道法師近年積極倡議「靈性生態」理念,他表
示;過去,我們不知道重視生態的價值,現在,我們必須從靈性覺醒,認識到人與生態的關係,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互濟共生的生命共同體,所以我們有責任保護生態,知道生態真正的價值,自然而然就會「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

靈性,是人生來具有的能力與傾向,會推動人追求智慧、愛、意義、和平、盼望、超然、連結、憐憫、幸福和完整。而生態是有機體與周遭環境的關係。所謂的靈性生態是指自己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包含內在與外在關係,也是自己與他人間的關係,自己與信仰感通的關係,另一層意義則是自己與萬物有靈之環境的關係,意旨自己在各種相處關係中,皆能彼此達到和諧與平衡的最佳狀態!靈性生態確實存在,人類面對心靈貧窮以及全球生態危機的浩劫來襲,如何致力於維持靈性生態平衡更是重中之中、當務之急。當我們無法覺察到靈性生態的存在時,如同無根之木、無稽之談、無波之浪,也像失了魂的心,失了根的土地,心無法安處,四處流浪漂泊。因此,靈性生態的平衡與物質環境同等重要,因為兩者在根本上是合一的。要有效維持靈性生態平衡,就必須將靈性世界視為共同創造的夥伴。

正如西雅圖酋長所言:「這張生命之網並不是全由人類織就而成的。我們只是網中的一根絲線。我們對這張網做的任何事,都等同於對自身所做,因為萬事萬物相依相存、緊密連結。」當全球面臨各種生態災難對經濟發展、生活方式帶來生死存亡的衝擊時,這正好是我們反思的契機,希望能喚醒人們省思——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與萬物相連重新織起生命之網。這究竟是一份一百年前的真實的宣言,還是一則寓言,或是預視未來的預言呢?

二、主題方向

聆光照現 觀世界音 - 靈性.自然.信仰

第六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以「聆光照現 觀世界音」為主題,擬邀請各宗教分野的角度來解讀觀音信仰,從心傾聽地球的聲音,傾聽萬物的聲音,透由各宗教間的對話與交流,詮釋觀音信仰的跨時代意義,呼籲宗教的的責任就是用靈性作連結,把這份愛給生態,幫助世人找回靈性,找到心安的力量,讓世界各宗教的靈性聯合起來,用這份共振共鳴來守護生態的永續!慈悲喜捨,善念安邦,觀照前人的智慧,用這份宗教的靈光照現,為地球的生態危機找到解方。

三、日期

2024年9月30日(一)
台灣時間:AM09:00-PM16:30 
日本時間:AM10:00-PM17:30 

四、地點

日本名古屋國際中心會場ホール (別棟)(名古屋国際センターホール)

五、會議方式

於日本名古屋現場實體會議進行

六、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靈鷲山佛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
日本社團法人靈鷲山文化思想研究會
日本脩志學院

七、內容

A.專題論文發表

1. 講演者:釋常存/靈鷲山都監院院長
2. 講演者:立川武藏/日本國立民俗博物館名譽教授
3. 講演者:馬幼娟/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4. 講演者:中臣天慶/真正神道會宮司
5. 講演者:小野佳代/東海學園大學教授

B.專題討論

主題:靈性.自然.信仰
主持人:周夏教授
與談人:釋常存、小野佳代、中臣天慶、立川武藏、馬幼娟

八、論壇流程、內容與講者

 

論壇專題摘要暨講者簡介

釋 常存

靈鷲山都監院院長
靈性即生態專案召集人
靈鷲山僧伽委員會委員
靈鷲山佛教基金會董事
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董事

 

【專題摘要】

觀音在哪裡 ?

在我在靈鷲山無生道場出家修行,很多人知道它是一座觀音道場,但幾乎很少人知道它同時也是一座「靈性生態道場」。

在我出家將近33年後,依家師心道法師所囑,擔任了靈性及生態專案的召請人,這次很榮幸受邀至觀音文化論壇,和大家分享靈鷲山這座觀音道場,如何以慈悲的精神在40年間完成自然的演替、形成一片天然的終極生態楠海森林世界、成就一座「靈性生態道場」。

三年前,在台灣享譽生態之父的陳玉峯教授,來到靈鷲山進行了一項完整的植物生態調查,在報告中,他驚嘆「靈鷲山在今天台灣的眾道場中,最大的特徵,就是讓整個自然成為自然!它用40年的時間,形成了第一期的原始林。物種的多樣性、層次的分化、動物的孳息、以及一切物質、元素的循環,都漸趨完整、完滿,靈鷲山的山林生態系-就是一個典範、就是一座靈性生態博物館!」

40年來,我們默默守護生態,40年後,透由觀察山林物種的多樣性、動物的孳息,領悟觀音的慈悲自在無所不在,我們想透過這座觀音道場,和世界分享心道法師「靈性即生態」的思想與實踐。這幾年來,我們進行
了幾個實驗課程與工作坊計畫,促生了許多由僧眾、信眾與青年們所形成的「靈性即生態實踐種子」作品與分享會;又透過總本山羅漢步道、森林大禪堂等豐富的生態環境,開發、實驗出與孩子們可以一同體驗的「靈性生態導覽」;目前,我們正連結在國際社會不同領域中、契入「靈性即生態」思想與行動的跨領域專家,與他們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進行對話與合作。這座道場,始終以觀音的「聆聽」為體,以千手千眼的「觀音行」為實踐,演繹著「靈性即生態」的華嚴世界。

 

立川 武藏

●學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印度哲學)本科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梵文印度學科博士
哈佛大學Ph.D.博士論文《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in Udayana’s Realism》
名古屋大學Ph.D.博士論文《中論的思想》

●經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講師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助教授
文部省在外研究員(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維也納大學、普納大學)
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員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二研究部助教授
加利福利亞大學客座教授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教授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五研究部教授
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評議員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民族社會研究部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
德國波恩大學客座教授
中部高等學術研究所客座教授
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研究科名譽教授

●所屬學會
日本西藏學會委員
密教圖像學會常任委員
佛教思想學會評議員
東海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宗教學會理事
日本南亞學會理事


馬幼娟

〈學歷〉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碩士

〈現任〉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文化部博物館評鑑委員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務運作諮詢委員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館務運作諮詢委員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眷村文化諮詢委員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課程委員

〈重要經歷〉
朱銘美術館執行長
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副總經理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副總經理
荻原美術館(浙江)館務規劃暨運營諮詢總顧問
聖帝文化館(福建)館務規劃暨運營諮詢總顧問
新竹縣政府地方文化館服務團隊 總顧問
精中企業(上海)蕃茄田藝術總顧問
藝術家徐冰《木林森計畫_台灣》總顧問
金點新秀設計獎/Young Pin Design Award 決賽評審
文化部「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訪視委員
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劃》評審委員
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輔導陪伴計畫」顧問
文化部「社會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劃」審查委員
勞動部「多元及培力計畫」審查委員/輔導委員/諮詢委員
原民會「原住民族產業創新價值計劃」顧問
國立中興大學講師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 講師
私立亞洲大學講師

 

【專題摘要】

從世界宗教博物館 《第十八場回佛對談:生態永續有沒有解方?》 看伊斯蘭的觀點

在世界宗教博物館於2001年11月9日,以愛與和平的主張正式對公眾開放,四個月後,也就是2002年3月,在紐約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展開第一場回佛對談,自此持續走過吉隆坡、雅加達、巴黎、德黑蘭、巴賽隆納、摩洛哥、北京、墨爾本、拉達克、鹽湖城等全球各城市,即便在最艱困的疫情期間,仍在2021及2022年於線上舉辦兩場,共計十七場回佛對談。

2024年7月5日6日兩天,我們首度將第十八場回佛對談拉回台北,這座由心道法師所創辦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作為主場,並由館方研究人員自行籌劃與策展:從設定主題、各場次議題、國內外學者專家邀約等等,並試圖以「信仰」與「科學」兩個面向,尋求「生態永續」解方的對話與可能。

至於為什麼是信仰?又為什麼是科學?透過維基百科找到一個有趣的差異性:信仰,是對超自然現象或宗教教義等的堅定信念,其特點是以情感代替證據;科學,則堅持認知的客觀性與辯證性,是科學精神的首要特
徵。

這看似南轅北轍的面向,有沒有可能找到兩者的共同價值?會不會當人們願意懷抱謙卑、敬畏的心接受「永恆之光存在萬物」的事實,生態永續才有機會找到治標也治本的解方?

透過古蘭經及聖訓的教導,伊斯蘭信仰不僅做禮拜,他更是一種謙卑禮敬的態度,落實於每日的生活當中,諸如:

一生的五項功修: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
一天的五次禮拜: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宵禮。
堅定的六大信仰:信真主、信經典、信聖人、信天使、信前定、信後世。

提醒著穆斯林須拋卻貢高我慢的習氣,以「順從」「謙卑」「敬畏」之心來讚頌及感恩造物主,而穆斯林重視維護自然環境正表現於此;龍應台女士曾說:「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
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慧。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穆斯林深信,任何傷害物種與破壞環境的行為皆被禁止,最終都將被審判。


真正神道會宮司
中臣天慶 
1946年12月25日出生於岐阜縣美濃市長良川附近

〈學歷〉
從愛知學藝大學附屬中學 畢業
旭之丘高中 畢業
中央大學法學部 畢業

〈經歷〉
從事了商界以後,他40多歲時立志成為一名神官,在國學院大學神道系學習並獲得神職,之後在橫濱佐馬神社擔任了十年代理神官。 後來,他回到名古屋,成立了 「真正神道會」,在各地舉行地鎮祭(破土典禮)、埋井祭和祭祀儀式等。

 

【專題摘要】

人類世界終結之時

誰來拯救末法、末世時代和黑暗的世界? 在人類世界滅亡時,佛祖釋迦牟尼曾預言的末法時代之初,彌勒如來降臨到東方週邊的島國日本的中央·中心 尾張(末尾)名古屋,來拯救這個時代的人們。 基督教的《啟示錄》中的世界末日、耶穌基督在末日重生、大本教的大 降臨、天理教的止筆預言、岡本天明大師的日月神示、日本古神道的黑暗世界降臨、淺見宗平的一神會的不可思議的記錄預言等都對此有所描述。

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巧合接踵而至。

彌勒佛(我們決定稱他為吉中彌勒大神,因為他顯靈的地方是供奉天禦中主大神的逆社(sakasayashiro) )。 作為吉中彌勒大神的御伴神,月夜見尊大神和平將門公靈神共同發揮著救贖的力量。

這是日本最高、最強、最後一個力量點的誕生。

未來將如何發展?

根據預言,這裡將聚集 65 萬人。

這65萬人與《舊約-出埃及記》中記載的跟隨當時的領袖摩西前往西奈山的人數相符。 屢次轉世的以色列人在彌勒如來降臨之際選擇了日本,完成了他們的轉世。 用2000年的歲月來完成在西奈山發過誓的同志們的重
聚。

 

東海學園大學教授
小野佳代 

〈學歷〉
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博士課程畢業,文學博士

〈履歷〉
早稻田大學高等研究所助教
早稻田大學高等研究所准教授

〈現任〉
東海學園大學教授
東海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專業與研究領域〉
專攻佛教美術史、日本雕刻史。 現正致力於愛知縣佛像特色的調查研究。 此外,還擔任岐阜縣及愛知縣的文化財產保護審議會委員,名古屋市、小牧市、春日井市、長久手市等多個自治體的審議會委員,並參與工作,調查各地未指定的佛像,並推動其被指定為文化財產。 主要著作有《興福寺南圓堂與法相六祖像的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興福寺——美術史研究的發展——》及合著《興福寺的鐮倉雕刻》(里文出版)等。

 

【專題摘要】

日本的觀音信仰與靈驗  —以奈良·長谷寺的十一面觀音立像為中心 —

日本的觀音信仰可以追溯到飛鳥時代(約7世紀),當時的觀音像作例仍然存在,因此推測觀音信仰幾乎在佛教傳入日本後不久便開始了。 到了奈良時代(710~794年),《法華經》中的一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獨立出來,作為觀音經被信仰。 在大和國(現奈良縣)建立了長谷寺,在近江國(現滋賀縣)建了石山寺,在築紫國(現福岡縣)建了觀世音寺。

到了平安時代(794~1185年),受末法思想影響,阿彌陀信仰和地藏信仰逐漸興盛起來,但與此同時,觀音經中「觀音為救度眾生而變化為三十三種形態」的內容催生了「西國三十三所的觀音巡禮」。 當初,這種巡禮是僧侶修行的一部分,但隨著佛教的普及,巡禮活動也傳到了貴族和平民之間。

京城的貴族女性頻繁前往供奉有靈驗觀音像的寺廟參拜,被稱之為「物詣」。 她們所寫的日記和隨筆表明,當時最受歡迎的觀音像排名依次為:(1)奈良長谷寺的十一面觀音像,(2)滋賀石山寺的如意輪觀音像,(3)京都清水寺的千手觀音像。 這些觀音像都被列入了西國三十三觀音之中。 特別是最受歡迎的長谷寺十一面觀音像(通稱長谷觀音像,室町時代),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靈驗故事。

奈良長谷寺創建於奈良時代的8世紀。 然而,它多次遭遇火災,現在的長谷觀音像是在天文七年(1538年)重建的。 這是一尊高達1018釐米的立像,右手持錫杖和念珠,左手持水瓶,站立在方形大磐石之上。 持有錫杖這一特點並未在經典中有所記載,因此成為長谷觀音像的重要特徵。 隨著對長谷觀音像信仰的興盛,日本各地的寺廟紛紛製作模仿其姿態的雕像和繪畫,稱其為「長谷寺式」十一面觀音像。 迄今為止,我實地調查的佛像中也有「長谷寺式」的作品,可見其流行程度。

到了江戶時代,民間的觀音信仰進一步擴展,伊勢神宮、熊野三山的參拜活動以及以觀光為目的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成為流行。 為了解決無法前往西國參拜的人們的需求,各地仿造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的「仿製靈
場」也相繼誕生。 此外,寺院內部設置了小型的西國三十三觀音像,或是在寺院的庭院中以石佛群展現三十三觀音像,以此祈求與實際巡禮相同的功德。

在本次發表中,我將討論日本歷史上最受信仰的奈良長谷寺十一面觀音像的靈驗故事,並探討其手持錫杖的意義。 同時,我還將介紹我在調查中發現的「長谷寺式」觀音像以及仿造的西國三十三觀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