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行腳

第四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一、緣起

從聆聽寂靜開始

2020年開始,全球瀰漫在covid-19疫情的恐懼中,全世界彷彿被按下暫定鍵,讓人們不得不停下腳步來學習與寂靜共處。反觀世界的暫停,過去人類因為自身野心欲望,積極向外擴張,做出許多過度剝削地球資源的行為,使得地球母親面臨生態與環境四大不調的浩劫,我們的地球母親已屆風燭殘年的困境;但全世界卻因為這場疫情,讓整個失衡不調的地球得以有喘息的時間與空間。

這場疫情考驗著人類在如此焦慮不安的時局中,如何尋求內心的安定?在失去力量的日子裡,人們試著用心聆聽,聆聽寂靜,正是透過聆聽無聲之聲,我們才能體會到有聲之聲。了解「無」包含「有」時,對虛無的恐懼就會消失。寂靜是很有力量!在寂靜中,我們可以尋求並聽到愛與慈悲存在的聲音。在英文中,「listen」(聆聽)與「silent」(寂靜)這兩個詞,包含相同的字母。我們聆聽聲音,也聆聽無聲—聲音之間的聲音。我們投入當下,聆聽每一刻,思維會變得開闊。正如狄蘭.湯瑪斯的一首詩中的一句話:「通過綠色引信點燃的力量催生的花朵」。我們相信這種力量。相信它代表了創造的力量—創造力和靈性,特別是當全球在歷經一場covid-19浩劫後,大破原本世界運行的軌則,當人類無法往外求時,更加劇了往內求的動力,求一個心安平安,求一個當下寧靜,求一個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的方法,這是大立的開始。因此,所謂的「聆聽寂靜」就是找回自己真正「以聽療心」能力的深刻提醒。寂靜,並非空無一物,而是讓自己與天地萬物皆生活在一體,以萬物為本,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無畏無懼,心安平安,這是讓地球平安,人類心靈安定富足的永續力量!
 

耳根圓通 觀世界音

這與耳根圓通法門有異曲同工之妙,觀音菩薩由於修耳根圓通法門,證到最極致的成就,得到此二種殊勝的慈心與悲心,因此他能如「法華經」上所言「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以三十二應化身,乃至無量千百億化身,游行無量世界國土,救物利眾,普濟群生。於楞嚴經本處談完耳根圓通的修法後,也說「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並且得到「十四種無畏功德」,能施予一切眾生無畏之力。所以世界上每一個存在的生命,不管有沒有學佛,觀音菩薩永遠站在你的身邊,永遠活在你心裡,負責解你的難,救你的苦,令人們無所畏懼,身心安頓。

人們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老母」,祂代表著女性的慈悲、母親的慈愛,也代表著生命伊始,最親暱永恆的呼喚。所有的人類,在遭遇苦難,叫天不應、呼地不靈的時刻,他第一個所想到的,必是母親,而母親總是無條件的給予,拼命地守護自己的孩子,但世俗的母親是普通的凡人,究竟有她的極限。但菩薩則不同了,這樣的觀音菩薩,不僅足具母親的慈悲與愛,更涵攝了母親的功能,祂神通廣大、普救無量無邊。女神信仰的力量是無遠弗屆的,只要一誦其名號,祂聞聲救苦,便能為眾生消災解厄,有求必應。更因為貼近常民生活,入門簡單,也就人人歡喜,人人能行。因此觀音信仰也就如同大江大河一樣,深廣流布在每一個心靈的種子中。
 

念彼觀音力 人間淨土現

念彼觀音力,慈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中化現,教導我們如何以愛與慈悲的生命,來對人類、對萬有生起救護之心,如同《維摩詰經》中「心淨則佛土淨」之說,欲得清淨佛土,必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然而,縱觀現今的地球生態危機,不斷的發生各種的天災、人禍、疫情,讓生活在地球上的眾生感到不安與惶恐。我們唯有透過慈悲和平的力量將眾生連結在一起、以觀音菩薩這份愛與慈悲的共振力量來關心地球的危機、來善治地球的危機。而這份為眾生離苦得樂的心就是觀音菩薩的慈悲心,不分種族、宗教、貧富,只要有愛心,人人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第一屆的觀音論壇,我們以「百八觀音」的形象為主題,延伸多樣化的角度來探討觀音菩薩;第二屆、第三屆的論壇,則是以空間與時間來探討觀音思想的時代演進。
 

觀音再現的平安時代

2022年第四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我們則希望從觀音菩薩慈悲濟世的精神出發,念彼觀音力來轉化人間的疾厄苦難,來反思現今地球生態所面臨的危機,所謂的「淨土」還在嗎?如何去定義「觀音淨土」、「人間淨土」?並提出以觀音菩薩慈愛萬有的精神,所做出的具體行動來轉換地球生態危機,以及如何讓觀音精神再現,攜手創造後疫情時代的「平安時代」。
 

二、主題方向

(一)主題:

念彼觀音力 人間淨土現

觀音在(再)線(現)的平安時代

從觀音菩薩慈悲濟世的精神出發,以觀音「女神」的信仰向世人傳遞愛與慈悲的力量,就像母親的臍帶供給運輸養分給孩子一樣,永遠24小時on call,無條件地給予呵護與關愛。呼籲離開母體許久的我們,別忘了感恩宇宙給予我們這麼多豐富的自然資源,感恩母親賜予我們這個生命,我們更應該從自己做起,一起用具體的行動來關心我們遍體鱗傷、高燒發熱不退的「地球母親」,共同來反思現今地球生態所面臨的浩劫與危機。並以「觀音淨土,即是唯心淨土」,來思考所謂人間「淨土」的真義,並提出以觀音菩薩慈愛萬有的精神,如何以具體行動來轉換地球生態危機的問題,邀請全球一起加入守護地球平安,人類永續的「平安時代」。
 

(二)方向:

1. 佛教的世界觀
2. 觀音之所在 — 淨土v.s穢土
3. 觀世界「音」— 念佛、持咒、觀音、禪修、聆聽寂靜
4. 念彼觀音力 — 耳根圓通、平安禪、靈性生態學
5. 人間淨土 — 心和平,世界就和平了!尊重、包容與博愛、靈性生態的實踐

 

三、日期

● 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

台灣時間:AM10:00-PM18:00/
日本時間:AM11:00-PM19:00

 

四、地點

● 台灣會場:靈鷲山聖山寺善法樓三樓

● 日本會場:名古屋市內音樂劇場メニコンANNEX

 

五、會議方式

採線上與實體會議進行
 

六、指導單位、合、協辦單位

●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

● 主辦單位:靈鷲山佛教基金會、靈鷲山無生道場

● 承辦單位:靈鷲山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 /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 /日本脩志學院
                                   

七、內容:

 A. 專題論文發表

立川武藏/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

周  夏/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委託研究員

賴賢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暨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

紀雅雲/斯里蘭卡凱拉尼雅大學巴利語及佛學研究院碩士

陳玉峯/台灣生態學會創辦人暨理事長

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簡瑛欣/國立羅東高商教師暨主任秘書

 

B. 專題討論:「觀音精神如何轉換當代生態危機」

● 主持人:林美容、周夏

● 與談人:

立川武藏教授、周夏教授、虎山義秀教授、賴賢宗教授、

紀雅雲老師、陳玉峯教授、李鴻源教授、簡瑛欣老師
 

八、論壇流程、內容與講者

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

論壇內容與講者

賴賢宗教授

臺灣臺北人,1962年生於臺北市。

現任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暨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1998年獲德國慕尼黑大學 (LMU,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臺北大學中文系系主任與中文研究所所長(2005年至2012年)、第五屆臺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THCI核心期刊《思與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雜誌》總主編 (2001年一月至2002年十二月)。

賴賢宗已經出版二十餘本學術專書: 《佛教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海德格爾與道家禪宗的跨文化溝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意境美學與詮釋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等。

佛教生態哲學與跨文化觀點之下的對話: 天台佛學之中的「境」、「世界」的生態哲學思考                                     

華嚴與天台是東亞佛教思想的重要的代表,本文立基天台佛教而涉及華嚴思想的來探討佛教生態哲學,並探討跨文化觀點之下的佛教生態哲學尤其是觀世音菩薩法門的生態型禪法,尋求與道家思想、日本京都學派哲學、德國神學的生態思想之對話。

本文分為三節,分別闡明下列三點: 1. 釐清當前台灣佛教環保思想諍議的理論脈絡與根本問題。2. 闡述華嚴法界觀、天台佛學的心境並建哲學所蘊含的深度生態學。3. 闡述跨文化觀點的生態哲學及其對佛教生態哲學的意義。

首先,在第一節中,本文釐清當前台灣佛教環保思想關於「唯心環保」和「心境並建的環保」的諍議,闡明相關理論脈絡與根本問題的整體反思,本文就生態環保思想的四個環節的展開,來安排當前台灣佛教環保思想諍議的不同流派之理論位置。

其次,在第二節中,本文闡明天台佛學的心境並建哲學所蘊含的深度生態學,分別就1. 在形上批判方面,2. 在意識型態的知識批判上,3. 在生態價值觀上,來展開天台佛學的生態環保哲學的涵義。

最後,在第三節中,本文因此從道家思想、日本京都學派哲學、德國哲學界與生態思想界,整理出與本文相關的許多論題,希望有助於當前台灣佛教環保思想的理論建構,建構跨文化溝通的生態環保哲學。

關鍵字: 生態學、環境倫理學、天台佛教、台灣佛教、華嚴佛學

Ecology,Environmental Ethics,Tien-t’ai Buddhism,Taiwanese Buddhism ,Hua-yen Buddhism

 

立川 武藏 教授

▎學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印度哲學)本科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大學院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梵文印度學科博士
哈佛大學博士論文.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in Udayana’s Realism》 
名古屋大學博士論文.《中論的思想》.

經歷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講師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助教授
文部.省在外研究員(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維也納大學,普納 大學)
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員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二研究部助教授
加利福利亞大學客座教授
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教授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第五研究部教授
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評議員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民族社會研究部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
德國波恩大學客座教授
中部高等學術研究所客座教授
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
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研究科名譽教授

▎所屬學會

日本西藏學會委員
密教圖像學會常任委員
佛教思想學會評議員
東海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佛教學會理事
日本宗教學會理事
日本南亞學會理事

獲獎

第3屆亞太特別獎
第50屆中日文化獎
第11屆中村元東方學術獎
紫綬褒章
瑞寶中綬章

 

佛身與佛

阿彌陀佛與大日如來

著眼於親鸞上人的《正信偈》與空海的《即身成佛義》。

在《正信偈》中親鸞上人通過西方淨土的阿彌陀佛來直面死亡的問題。親鸞上人認為阿彌陀佛作為超越世界的存在從世界外邊對其加以淨化,因此親鸞並沒有對器世間加以十分重視而是將重心放在了如何使亡魂得到安寧。

空海在《即身成佛義》中將大日如來的身體看作由六大構成的世界。空海將世界視為佛身意指世界已經被聖化。這種觀點與大乘佛教倡導的諸法實相理論如出一轍。空海認為大日如來存在於世界內部並從內向外將世界施以淨化。

從超越世界的死亡視角來將其守護的阿彌陀佛與位於世界內部並從內部將其淨化的大日如來並非矛盾的雙方而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周夏教授

現職:同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委託研究員 / 脩志學院(Shuhshi institute)理事。

學歷:日本名古屋大學本科,碩士畢業。 愛知學院大學博士。

專長領域:專攻梵文文獻學、印度哲學、印度思想史、佛教文獻學、佛教思想史。

在日華人,佛教重要經典譯者,主要研究《華嚴經》,在日本生活20多年, 精通日文,佛典翻譯比對校訂與華嚴思想研究。

師從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愛知學院大學教授立川武藏、名古屋大學勝論派邏輯學專家和田壽弘教授、梵文文法學專家畝部俊也准教授。在大學攻讀 學位期間曾閱讀印度六派哲學主要經典及主要耆那教經典,力求從文獻學角度解 析印度思想史。亦曾協助立川武藏教授進行印度婆羅門護摩儀軌研究。主要以文獻學方法論研究印度華嚴佛教思想的形成。

博士論文主要記載印度華嚴思想初期形成的特點以及傳入中國後的發展特點。同時也聚焦普賢行願思想,提出十大行願思想形成於中國,是漢地佛教發展的產物,其中有印度佛教七支供養的收容成分等學術觀點。在文獻學方面,校訂 《華嚴經》藏漢對照文本以及《普賢行願贊》梵漢藏對照文本。校訂後的《普賢 行願贊》是目前最精確最完整的文本。

曾發表學術論文包括:〈華嚴佛教思想之形成〉、〈《華嚴經》中的諸佛與 世界〉、〈普賢行願 思想之形成 「七支供養」與「十大行願」〉、〈金剛界曼荼羅 之研究〉、〈梵典宮藏梵文《普賢行願讚》〉、〈Bhadracarīpra idhāna and Avata sakasūtra〉(《賢行願》 與《華嚴經》) 、〈此方與彼方-華嚴世界與極 樂世界〉、〈大乘佛教的救濟思想 -《華嚴經》與誓願〉、〈震災後日本人的行 為-佛教的日本式融合與變遷〉、〈關於榆林窟第15窟天王像〉、〈宗喀巴對無 自性的理解〉等。

極樂淨土與華嚴淨土

作為阿彌陀淨土信仰者的共識,阿彌陀佛所住的極樂世界是莊嚴清淨的。因此,對於信仰阿彌陀淨土的人們來說,「娑婆穢土,極樂淨土」這一概念是絕對不變的。與之相對,《華嚴經》中的淨土概念是相對可變的。

《華嚴經》中對娑婆世界沒有確切的淨或不淨的界定,針對共同的認知對象的娑婆世界而言,其淨與不淨是取決於認知者的認知水準的。根據《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解釋,娑婆世界可以被認為是淨土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善根。同樣是善根,對阿彌陀淨土信仰者來說是得以在來世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對《華嚴經》的受持者來說則是將娑婆現世的穢土轉變為淨土的必要條件之一。這樣就為現代社會中生活的人們提供了具有積極性的思想基礎,無須等到來世,在今生通過努力便可以將娑婆世界變為淨土。

 

紀雅雲老師

1964 年出生於義大利,成長於美國。

-美國麻省大學法律系畢業
-廈門大學中醫系及針灸專業本科文憑
-斯里蘭卡凱拉尼雅大學巴利語及佛學研究院碩士

於美國大學畢業後,前往亞洲尋覓東方智慧。在尼泊爾和印度正式接受佛教培訓後,她被分配到香港的一個佛教中心任教。

1989年初,她在那裡認識了南懷瑾大師。南師鼓勵雅雲去廈門大學學習中醫。 在跟隨南師30年當中,有多次一週的密集課程為他做口譯。

尋道之旅遍歷亞洲內 外,其中包括中國、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越南、德國等,現長期住在台灣。在過往三十餘年,深究佛學及修證,並致力於多項工作,包括教育、翻譯、專案管理、身心靈樂音整合 (包括琴床,頌缽,聲音,等等)、並且幫助成立及領導「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現居台灣南部,主持各種類型的工作坊和課程,培訓身心靈樂音整合方法,並翻譯南師的著作。

聽見花開 ~ 觀世音聖號的秘密  

觀音圓緣赤足尋你,耳根圓通心性相續。

如何關懷世界?且觀佛陀行誼於三千威儀。

如何療癒地球?權覺眾生心音於八萬細行。

即便是凍結在深海中的石頭,也本具元始光音波;在世出世間的二殊勝中,以觀音之力、到彼岸之力,含慈合悲十方圓明。

 

陳玉峯教授

台灣雲林人,1953 年生於北港鎮。
1980 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系。
1983 年得台大理學碩士。
1993 年獲東海大學理學博士。
1981~1983 年間任職 台灣大學植物系助教。
1984~1989 年間任職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及玉山國家公園解 說及保育研究課技士、技正、課長,開拓體制內生態保育研究與解說教育先鋒。
1987 年以降,先後任教逢甲、東海、靜宜大學。
1994 年起專職靜宜大學副教授。
1998 年升等為專任教授。
1991 年創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為民間人文及自然生態最活躍的單位之一。
1998 年開始規劃、籌設、執行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暨生態學系。
2001 年於靜宜大學開辦台灣第一所生態學研究所。
2003 年自掏腰包出資百萬,並負責校外募款三千萬,在靜宜大學籌建「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
2003 年 7 月,榮獲國內第一位文化界獎金最高、位階最崇高的獎項-「總統文化 獎—鳳蝶獎」。
2003~2004 年擔任靜宜大學副校長。

2007 年辭退教職,重新讀書、勘旅全球再學習,潛心佛法。專業研究台灣山林植物生態與分類,積三十餘年山林調查經驗,從事生態保育運動與教育、社運、政治運動、自然寫作、生態攝影、社教演 講等素負盛名。專業研究台灣山林植物生態與分類,發表過專業學術論文超過 100 篇、書籍 41 本是台灣生態及自然史的權威。

陳教授積三十餘年的山林調查經驗,從事生態保育運動與教育、社運、政治運動、自然寫作、生態攝影、社教演講等,為台灣民間自然保育、土地倫理、文化改造及環境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國內自然史權威、生態界典範、環境保育界的精神領袖,陳教授將超過半生歲月奉獻在台灣山林深度學術研究,曾被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最具影響力兩百大人物,是臺灣社會頗受敬重的一位良心行動家。

觀音佛祖台灣禪的解析

東方兩大文化系統中,「所有的哲學變成宗教者是印度;所有的宗教盡歸倫理者是中國;中國人沒有主客觀之別;中國史上只有半個英雄是項羽」(唐君毅語,大意),明鄭王朝帶來了這套帝制倫理,遺留且不斷再生於三萬多間宮廟及生活;以及陳永華引進了三太子的隱性禪、無功用行的無形教化,透過宗教的隱形斗篷,一方面逃避清國212年的查緝、屠殺,另方面官民隱入淺山,同原民結合,流佈全台灣。

本文藉由李岳勳先賢大作《禪在台灣》,解析台灣傳統宗教的奧蘊,說明媽祖及王爺正是政教同一的時代背景下,依據禪門觀音入理法門衍展出的應現觀音,而筆者追溯觀音原型,體悟觀音正是意識活動的界面的隱寓,提出台灣傳統宗教的主結構正是「本體觀音—應現觀音—三太子禪除分別識的方法論」,且稱之為「觀音法理」,更且,在空間佈局上,從廟宇的後殿觀音佛祖、前或正殿任何神明、三太子香爐呈現三層次或戲稱「三明治」,同樣地呈現在常民傳統的客廳神桌,客廳正是簡化版的廟宇,傳遞有形、無形的台灣禪教化。

然而,台灣文化或哲學價值具有五大系統,除了鄭氏帝制倫理、「台灣最美風景是人」的隱性禪無功用行之外,尚有250萬年土地自然生界或大化流轉的文化基盤、原民的自然情操暨土地倫理(以上兩者被忽略了七、八十年),以及近三十年發展中的「民主、自由及法治」,而觀音法理可以延展至全球生界、世代未來,是心道法師懸命致力的難行道,也是筆者所謂的觀音生態學。

關鍵字:觀音佛祖、台灣禪、李岳勳、觀音(靈性)生態學

 

李鴻源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1986年至今)
水利署署長(1997-1998年)
臺北縣副縣長(2005-2009年)
公共建設委員會部長(2011-2012年)
內政部長(2012-2014年)

李鴻源博士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推廣,除了其專業領域之研究外,更結合實務執行的經驗,李鴻源博士為台灣第一任水利處處長,在任期間,台灣正面臨各種天災人禍的困境,李鴻源博士在台灣政府的支持以及全體水利處同仁的努力下,對台灣各項水利設施的建設與水利組織之整合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深度參與及決策的過程中,體驗到過去一直仰賴的工程手段已經無法解決因為過度開發及氣候巨變所帶來的人類困境,而可持續發展則是解決地球災劫的唯一處方。

自2005年12月擔任臺北縣副縣長期間,積極輔助縣長施政,對於新北市的各項重大建設,舉凡水利工程、防救災工作、原住民及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等,已有顯著的進步及改善。

2007年成立縣政推動小組推動「新莊中港大排河廊改造」、「二重疏洪道大臺北都會公園」及縣內多處人工濕地計畫,則是希望能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深植於新北市,讓新北市發展為一個既現代化又重視環保的城市,進而將這樣的理想拓展到全台灣。

2009年極力推動「兩岸綠色合作基金經營計畫」,成立「兩岸綠色基金會」,以營造兩岸綠色生活為目標,「爭人類大利、創華人價值」為號召,邀請兩岸意見領袖共同參與,共舉大旗形成兩岸合作新模式。

由於在水利環境方面的貢獻,2008年獲選美國愛荷華大學傑出校友,2009年獲聘美國愛荷華大學水利研究所諮詢委員會委員。

對地球布施

1.全球化、全球暖化人類的未來、末世?

2.科技發展是解方嗎?

業:由人和人的關係擴大到人和環境的關係

3.反求諸己,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 Om Mani Badami Om

灌溉內心那朵蓮花智慧的種子

4.佛:覺悟者,徹底了悟宇宙真理與生命真相的人

佛法:宇宙的自然法則
道德經: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5.人神的關係

從膜拜、信仰到對話
從夥伴關係到人神共治

6.對地球布施

佛法的具體呈現 氣候變遷和個人有甚麼關係?
水足跡、碳足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7.世界各大宗教的改變

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面向東南亞及開發中國家職能的提昇 低碳農業、微型貸款從除貧到佈道
基督教:東海大學 東大溪、循環經濟、低碳校園
天主教:輔仁大學 校園重新規劃、低衝擊開發、雨水回收面向全世界 1000 多所天主教大學。
中國佛教會:結合各大宗派力量,從自己做起,從水、碳足跡盤查到減碳,創造循環經濟模式,進而面向全世界。Taiwan can really help.

8.這是我個人入世修行的宏願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大家一起努力,度向般若充滿的彼岸。

 

簡瑛欣老師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現職國立羅東高商教師,教職之餘從事友善農作。主要研究興趣為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明祖廟,並關注跨國網絡中的華人民間信仰。發表民間信仰研究多篇論文並融入學校社會領域教學場域。

(1)〈香港福建移民的廟宇與進香〉,《民族學界》第41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18。
(2)〈祖廟在台灣〉,《思想》第30期「宗教的現代變貌」專輯,台北:聯經出版,2016。
(3)〈權威、中介與跨域:論星馬華人民間信仰的祖廟想像〉,《華人宗教研究》第7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16。
(4)〈香火、跨境、聯誼會─試論蘭陽平原開漳聖王信仰的廟際網絡〉發表宜蘭縣史館《宜蘭的宗教與信仰》「宜蘭研究」第12 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8。
(5) 〈蘭陽平原涉及人番關係的神明與廟〉發表《第 12 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2019。
(6) 〈權威、中介與跨域:論星馬華人民間信仰的祖廟想像〉,收入張翰璧、蕭新煌編《臺灣的海外客家研究》,台北:巨流出版社,2021。

現職 國立羅東高商主任秘書

金紙轉化與友善耕作

觀音淨土在臺灣民間信仰的實踐

本文以觀音信仰中「觀音淨土,即是唯心淨土」的精神為理念,藉由基隆山村廟宇在環境意識金紙轉化的實踐,以及宜蘭農村推動友善耕作的實例,闡釋「觀音淨土」蘊藏在臺灣民間信仰的力量。

首先是基隆山村廟宇的案例,基隆臨水宮主祀陳靖姑,旁祀觀音佛祖等祀神,臨水宮為減少燒金紙產生的污染發展出「龍票」、「壽票」與「銀票」,經由神祇降旨,耗時兩年歷程,將燒金紙轉化為金紙票券對應關係,本文細論「龍票」、「壽票」與「銀票」的發展過程,評析臺灣民間信仰具備環境意識的時代意義。其次是宜蘭三星行健村與員山深溝村在觀音信仰與友善耕作的案例,例如行健有機村村廟泰安宮主祀開台國聖,旁祀觀音佛祖等祀神,行健村農民基於友善大地共組有機合作社,員山深溝村三官宮主祀三官大帝,協助青農友善耕作的耆老與觀音佛祖淵源深厚,這些分屬異地實則共同實踐「觀音淨土」的底蘊。

本文透過區域性的田野觀察,將金紙轉化與友善耕作兩項看似遙遠卻又相關的線索鑲嵌相容,故事的參與者以及兩個地方廟宇都祀奉觀音佛祖,我們分別在神喻金紙轉化龍票冥票,以及在農村推動友善耕作生態實踐的敘事中,找到觀音信仰在生態關懷的常民表現。

關鍵字:觀音佛祖、觀音淨土、金紙、友善耕作

第四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 完整論壇線上觀看


延伸報導:

第四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 台日7學者觀音化身 為地球生態危機尋良方
https://tv.093.org.tw/news-detail/675

以觀音慈悲願力 實踐靈性生態 - 台日學者跨領域交流
https://tv.093.org.tw/news-detail/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