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行腳

聖地旅行 ─ 見佛記


由天下雜誌微笑台灣編輯部出版的《廟宇覺旅: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一書,最近發行上架,副總編輯李佩書特地率團隊上靈鷲山拍攝,以社群臉書直播方式,讓民眾透過專業編輯視野,朝禮東北角心靈聖山,享受疫情期間一帖最佳心靈良藥。

《廟宇覺旅: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精選全台各地10座獨具特色的佛教信仰中心,深入介紹新北的靈鷲山、法鼓山,桃園的齋明寺,新竹的淨業寺,台中菩薩寺,南投中台禪寺,高雄佛光山、廟崇寺,花蓮慈濟靜思堂,金門海印寺,以「美學藝術」、「信仰傳說」、「在地故事」與「文化體驗」四個角度切入,打破既定印象,開啟心靈的深度旅行。

新書邀請讀者跟著編輯團隊踏上心靈朝聖之路,與天地、與自己對話,遍及北、中、南、東及離島,走進海之濱、山林間或藏於市,清淨美好的角落,透視十座名寺之美、體驗10件療癒修行,賞建築、見工藝、聽神話、旅清心。搭配攝影師的鏡頭,與美編賞心悅目的排版,讀者透過閱讀彷彿進入心靈淨化的洗禮。

7月盛夏時,採訪記者與攝影已到靈鷲山無生道場,分享歷史、特色、文化、建築經典之處、與地方的連結,深度採訪寺院、信仰、地方上相關的故事與傳說,和園區中旅人可參與的活動或空間。書中介紹,依山傍海、視野開闊的靈鷲山無生道場,以簡單、純樸、和諧的自然景觀,展現天地之美。觀音聖像、舍利塔林和五百羅漢散布在道場各處,晨鐘暮鼓山間悠揚,是一處自然圓滿的心靈聖山。

11月底新書發行,副總編輯李佩書再度率團隊上靈鷲山拍攝,仍然由全國【愛】教育關懷協會理事長、宜蘭縣社造輔導老師、靈鷲山東區執行長陳松根,擔任導覽的帶路達人,走訪山上廣為人知的天眼門、多羅觀音、圓通寶殿大禪堂,讓讀者感受慈悲與禪的寺院氛圍。拍攝時,山上突然一陣風雨,真實感受到台灣東北季風的強大,透過雨霧繚繞的鏡頭,也體會到無常,與禪修寧靜內心的必要。對《廟宇覺旅: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一書有興趣的民眾,可上天下網路書店訂購。

 

聖地旅行 ─ 見佛記


「Power Spot」源於英語「能量景點」,盛行於日本山林、泉水、草原、岩壁等能夠洗滌身心靈的場所,指的是一些人們相信帶有特殊能量或氣場的地點,大都是歷史悠久、莊嚴神聖的神社或佛寺,或尚未被破壞的大自然地區,例如大家熟悉的日本高野山、鞍馬山、伊勢神宮和出雲大社等,不少人相信前往這些地方遊覽能吸收來自大自然或宗教的力量,並能洗滌心靈。


說起台灣的Power Spot,名列台灣宗教百景的靈鷲山,是許多民眾的心靈聖地之一,也是沉澱心靈、寧靜禪修的寶地。雖說靈鷲山只有海拔三百八十多公尺,卻有三千多公尺的植物,迎面大西洋的台灣東北角特殊氣候,造就此山的殊勝性,亦可稱之為聖地。之所以為「聖」,也就是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具備了高山的靈性價值,來到此地的人可以看到每個地方豐富且純淨的生命,並且從這些植物靈靈明明的呈現,領悟到靈性、純真,還有靈山禪境的顯現。


為什麼來到靈鷲山讓人有回家的感覺呢?為什麼說禪就是回家呢?從靈鷲山上的事事物物來觀察,例如,從建築物去看禪是什麼?從吃飯裡面看禪是什麼?從我們的這個路上去看禪是什麼?從我們的人事物裡面看禪是甚麼?跟著我們一起去靈鷲山朝聖,看看如何從我們身心靈的覺知,親近能量景點,找到心的面貌。


【靈鷲山小旅行系列】
靈鷲山無生道場-寺院的一天
► 靈鷲山無生道場-約定
► 聖山導覽
► 福至心靈 眾心成城

 

聖地旅行 ─ 見佛記


佛經云:「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可見禮佛朝拜的重要性。對一個佛教徒來說,朝山,可以折服我慢,廣結善緣,更是寺院為信眾和佛菩薩之間搭起善緣的橋樑,藉由朝山的朝拜、朝禮諸佛菩薩,更可以從中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與信心,朝山者以頂戴奉行諸佛菩薩的慈悲、光明,獲得諸佛菩薩加持為目標,如此與諸佛菩薩相應、相會,每一次的朝山,就等於身心被洗滌了一次,在行走跪拜中,縮小自我,潛心懺悔,放下我執,我們可以說,行朝山之路其實是一場擁有從發願、持戒,乃至禪定的殊勝活動,能得到清淨、罪業消除,終能獲得心靈的安頓與靜定,也能將自己的身心靈沐浴在朝山的殊勝功德之中,學習用正念看待生命中的種種逆境,堅定心志而法喜常在,這對於我們人生的發展與積極上進,具有正面意義。


對以朝山起家的靈鷲山來說,朝山更是極具意義的修行方式,1988年,心道法師帶領弟子到大陸朝禮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觀音道場、峨嵋山普賢道場、九華山地藏道場、五台山文殊道場,這四位菩薩分別代表修行要有慈悲心、實踐力、願力和智慧。回台後即於靈鷲山後山修建小四大名山,希望到此的人能夠和四位菩薩相遇,學習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其中文殊道場尚在建置中,而已完成的三大道場,已為靈鷲山增色不少!四大名山隱身於五百羅漢步道中,要一探幽然秘境,得先走過枝葉扶疏的羊腸小徑,在羅漢步道林蔭之美的洗禮下,以著清淨無憂的心緒,探訪四大名山。

心道法師曾開示說:「朝,就是仰望;山,就是佛山。朝山,就是仰望佛山。」簡單來說,就是以高山仰止的心境,仰慕十方諸佛的德行與慈悲,體認真正佛法的功德力、證驗佛法這種修行的內涵,並且,從中得到生命的啟示,朝山亦是朝聖,都是與佛相應、與佛接心、印心,能令見聞者生起信心,其實這就是朝山的意義。能夠讓有信仰的人感受到朝禮的名山、寺院、道場的殊勝莊嚴,無形中就是在推動佛法的流傳,其意義價值更是無限的。

【朝山系列】
► 朝山步驟教學
► 朝山前行儀軌共修
► 生命在聖山轉彎 修行篇 ~陳玉騰師兄~
► 生命在聖山轉彎 除罪篇 ~紫淨師姐~

【認識靈鷲山四大名山】
► 觀音菩薩道場
► 普賢道場與地藏菩薩道場
► 山海間的聖地-靈鷲山

 

聖地旅行 ─ 印度


由心道法師親自率領的印度朝聖團,從佛陀誕生地,踏上佛陀苦行路,目睹許多苦的示現。四眾弟子禪坐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在強大磁場的菩提迦耶一起憶念佛、悟佛之悟,進而精進禪修、寂靜修。心道法師說,禪是「心」,大悲是「行」,華嚴是「開展」,在我們巡迴禮拜佛、菩薩、祖師聖者等的聖蹟,除了感受當時修行者的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更親身體會到成就者的發心與悟境,藉以反身自省,遠離迷惑,產生智慧。所有一切朝聖,一切的供養,一切的依教奉行,就是要入佛知見,能夠證得無上的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經》就是在敘述整個菩薩的次第修行,一直到入〈法界品〉,就是善財童子如實去實踐佛陀開示的修行方式,從信、解、行、證的次第禮敬過程,普賢十大願示總攝整個成佛之道最簡潔、最有力、最快速成就的方式,也就是發菩提心,行普賢十大願。心道法師說,來到聖地就是要發起無上的成佛菩提心,信仰正等正覺的正法,珍惜得來不易的善根與善緣,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就是我們行菩薩道很重要的依歸,自淨其意是我們開啟智慧的契入點,轉識成智,淨念相續,實踐一切的慈悲,讓我們福慧具足。

朝聖,正如善財童子的參學行旅,其實是從外參走向內在心靈最豐盈的旅程。 《華嚴經》藉善財童子參學歷經生命轉化的過程,收攝為——信、住、行、回向、地、等覺、妙覺七個階段,也就是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的生命歷程,經善財童子一一證入,最終完成圓滿的生命境界。人生何處不朝聖?我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人事物,不也是另一種「邊參邊學」的旅程嗎?真正的朝聖,不在於朝拜過多少聖地、參訪過多少善知識,而是生命在這些經歷中,開啟了多少善美的面向。

心道法師說,人生要有願力,有願力就有使命,有使命,願景、目標就有,生命方向就找到了,正如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我們不只是外在朝聖之旅,更是一場向內朝聖的生命之旅,唯有安「住」於真心的菩薩行者,才能在「行」動中朝向覺醒之道,並在不斷的「回向」過程中,永續開拓自己的心「地」,最終成就廣大圓滿的「覺」悟境界。



【朝聖後的功課】
► 靈鷲山印度朝聖之旅-心道法師談朝聖後的功課

► 過一個享受生命的生活

百八觀音 經典瑰麗


靈鷲山百八觀音計畫源自10年前,心道法師偶然得到一幅百八觀音唐卡,不由得好奇這一百零八尊觀音的化現是來自何處?因緣際會找到日本高岡法師木刻版圖畫,然後到尼泊爾找到了百八觀音寺,發現這108尊觀音竟然就在寺廟牆上。

心道法師說:「百八觀音就是普門示現的方式,用善巧方便來成就眾生的善業跟智慧。」於是,百八觀音唐卡及彩銅雕的製作工作便即刻展開,邀請昆桑切培喇嘛製作百八觀音唐卡,費時三年完成,再將唐卡交給林健成老師,製作成百八觀音彩銅像。

從無到有的全新一百零八尊觀音唐卡及彩銅雕創作,前後耗時近10年,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佛教藝術的經典瑰麗,獨步全球。 如今,百八觀音彩銅雕聖像安座靈鷲山聖山寺,百八觀音圖冊集也已出版,不僅見證千年以來歷久不衰的觀音信仰,更象徵觀音法脈跨越時間、空間的藩籬,在臺灣開枝散葉。歡迎您來到福隆聖山寺,親自朝禮這108尊觀音的慈悲精神,感受沐浴在普世之光的殊勝因緣,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更廣結一切善緣。



【認識百八觀音系列】
► 108觀音第1集-序曲-緣來百八

► 108觀音第2集 -遺落人間的佛陀法教

► 108觀音第3集-尼泊爾佛教溯源

► 108觀音第4集-百八觀音怎麼來

► 108觀音第5集-重現‧傳承與復興

► 108觀音預告-渴仰為法來~ 百八觀音 本來

 

【認識百八觀音專題報導】

靈鷲山的百八觀音緣

百八觀音怎麼來

百八溯源 遺落人間的佛陀法教

重現 傳承與復興
 

印度菩提迦耶 摩訶菩提寺


對於佛陀信徒和朝聖者來說,菩提樹和摩訶菩提寺是佛教徒朝聖之路上,最重要的遺址,是一生必定一遊的佛教聖地。菩提伽耶(Bodhgaya)位於印度東北的比哈爾(Bihar)邦,城區圍繞著神聖的菩提樹,相傳兩千五百年前(公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即坐在此樹下悟道成佛。即使飽受乾旱、戰爭和強風無情的摧殘,菩提樹的「後代」仍屹立於此。摩訶菩提(Mahabodhi)寺是佛陀打坐四十九天後開悟之處,寺裡有尊佛陀雕像,雙腿盤坐,面朝東方,向著他當年背對菩提樹坐著冥想的地方。佛陀開悟後約兩百五十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這裡建寺,二○○二年該寺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菩提迦耶,不僅是佛陀正覺聖地,更可以說是所有佛弟子們的心靈故鄉。這裡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每年更湧進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僧侶和旅人們,來此找尋生命與心靈答案。曾經有一位詩人哲學家稱這棵佛陀成道菩提樹下的金剛座是「地球之臍」,意思是世界的中心,意指佛陀的教法指引世人掙脫無明的羅網,從苦惱之海越渡光明智慧的彼岸,對於摩訶菩提佛寺而言,這樣的形容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當年玄奘法師還曾熱淚盈眶的跪在菩提樹下,感嘆自己未能生在佛陀時代。現在每天這裡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絡繹不絕的朝聖旅人造訪,從清晨到夜晚,摩訶菩提佛寺川流不息的耐心接引每位旅人。為何佛弟子此生一定要來到這裡朝拜?

 


靈鷲山印度朝聖團,由心道法師親自率領,從佛陀誕生地,踏上佛陀苦行路,目睹許多苦的示現。四眾弟子禪坐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在強大磁場的菩提迦耶一起憶念佛、悟佛之悟,進而精進禪修、寂靜修。

心道法師說:禪是「心」,大悲是「行」,華嚴是「開展」。在我們巡迴禮拜佛、菩薩、祖師聖者等的聖蹟,除了感受當時修行者的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更親身體會到成就者的發心與悟境,藉以反身自省,遠離迷惑,產生智慧。從菩提迦耶、靈鷲山、鹿野苑等,一起深入心道法師的系列說法。

從心出發 不丹不簡單

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心靈聖地,無論是為何而來,從「心」出發是必要的,只要心在那件自己視為神聖的事物上,願意全力以赴去做,就是一種「朝聖」。心道法師說:「朝聖就是用生命去換取佛陀的感召;當換得一份嶄新的生命以後,就會相應到真理的緣起。」朝聖旅人,可能是為了療癒疲憊的心、探索生命的意義而來,也可能是為了尋找心中的解答、為了找回自我而來,追尋的是能為自己帶來內心平靜的境地。因此,各類朝聖之所以能正中人心,照見的是現代人更深層的心理需求。朝聖始於自己的人生,「不用找」,也「找不來」,「不用作」,也「作不來」。

聖地有限,朝聖之心無垠,當我們有機會踏上心靈之旅時,就是展開與自己的「心」獨處的旅程,無論透由朝禮聖地的法喜、刻苦的經歷或追尋真理的過程,只要我們在其中能找到自己,就能找到寧靜,讓心回到心靈的故鄉。但,朝聖後終究還是要回到日常生活,無論我們身在哪裡,用甚麼方式或儀式朝聖,終究是要回歸到本來,讓心安住在當下,把每一天當作我們最後的朝聖。

正如有「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之稱的不丹,是世界僅存的藏傳佛教國家,不丹王國的人民知足惜福、物慾不高,縱然物質貧乏,生活一切從簡,心靈卻是快樂富足,他們的快樂很簡單,國民的幸福也很簡單,當全世界都在處心積慮地追求國民生產毛額時,不丹卻堅持走自己的路,只想創造自己的國民幸福毛額。現在的不丹正處於幸福指數與現代化轉型相互拉距、拔河的階段,而不丹人又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改變呢?

最美的生活從來不是最繁華的生活。人生如煙火,絢爛過後便歸於平淡,一顆通透輕安的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心寧靜,世界就和平了!願我們都能在喧囂絢爛後讓心重新歸零,回歸平凡、心安與喜樂,願你我都在朝聖的路上。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香格里拉,世界上最後一塊淨土的不丹,它之所以讓人心神嚮往,在於它未受汙染的純淨氣質,不丹人民篤信藏傳佛教,堪稱目前保存藏傳佛教文化最完整的國家之一。心道法師說:「我們今生很有善緣,有了難得的人身,還有福氣遇到了佛法。不但學了大乘佛法,也到緬甸學習南傳佛法,也到了密乘之地學習佛法。佛所推動的三乘佛法,我們都有機會來供養與學習,真是具足善根。所以我們在朝聖過程當中應該虔誠、謙卑的淨化自己。」

更多不丹朝聖影片:
►  不丹朝聖之旅-用心與快樂結緣
►  不丹朝聖之旅-找到心的香格里拉

巴德崗與燃燈古佛寺



尼泊爾巴德崗古城位於加德滿都谷地內,意為「稻米之城」或「虔誠者之城」,是尼泊爾第三大主要城市。這座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古城,建於公元889年,曾經擁有172座神廟、寺院,在尼泊爾被稱為「朝覲者之城」,是朝聖者必去朝禮的地方。遍布大街小巷的神廟以及觸手可及的各種神像、神獸雕塑,滿城都是古代遺址,幾乎沒有現代化建築,各式房屋和廟宇依舊保留著中世紀尼泊爾的古樸風格。其中,最重要的聖地就是街巷內的燃燈佛古寺,藏傳佛教徒說寺內供奉的主尊是會說話的紅度母,但當地人則說這是燃燈佛。
傳說,藏傳佛教密勒日巴尊者某日從西藏來到尼泊爾巴德崗,在神聖感應之下,主尊佛像忽然開口說話,告訴國王尊者蒞臨應去朝拜,國王於是接受尊者灌頂,完成殊勝使命,佛像依此因緣飛往西藏,但當地人捨不得,於是在祂的脖子扣上鐵圈環鎖住,並囚禁在廟裡。佛像留了下來,但頭卻也從此悲傷地低了下來。這尊佛像尼瓦爾佛教徒和尼泊爾人稱之為「低首燃燈佛」,而藏民和不丹人則認為祂是「滿願紅度母」。

「滿願紅度母」與觀世音菩薩無數化身之一的紅觀音,其身紅色,象徵息、增、懷、誅四大成就之一的懷愛事業;期望藉由其懷愛之力,淨化世界各地因相互對立所產生的負能量,也為大眾消災祈福。
人們可以藉由朝聖與祈福,祈求所求願滿,消除世間煩惱以及人我之間的對立執著,相信我們只要秉持正念正行,就已經是走在成佛的路上了,朝聖朝甚麼?歡喜學佛,花開見佛,人人皆可成佛,這也是學佛令人心生歡喜的原因。


►  尼泊爾朝禮聖者 以禪修與之相應

聖地旅行 ─ 捨身崖佛塔


捨身崖佛塔(Namo Buddha),藏語裡稱為「大莫慮津」(Tagmo Lujin),大莫是指母老虎,慮津是供身或捨身之意。坐落在加德滿都以東約40公里的杜利克爾,與滿願塔(博達佛塔)、蘇瓦揚布拿佛塔(猴廟)並列尼泊爾三大著名佛塔。

這裡曾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捨身餵虎的地方,故事日後為《賢愚經》「以身試虎」公案。相傳佛陀在某世是位仁慈的王子,有一天看見一隻剛生產完的母老虎,瘦到連乳汁都分泌不出來,為了不讓大家一起餓死,母老虎犧牲一隻幼虎充饑,來哺育其他幼虎,王子看了很難過,便將自身布施給老虎一家,這個故事被雕繪在捨身崖塔的浮雕上,據說這座佛塔正是建在他所殘留下來的骨頭與頭髮上,因此格外殊勝。

佛陀因為這樣無畏的布施,圓滿了布施波羅蜜的功德,最後六波羅蜜圓滿,終於在娑婆世界成佛,為天人師,廣度眾生。布施的心,來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量,觀眾生如子,觀眾生苦如己苦,故能竭盡所能行布施,解眾生苦而無怨悔。俗世的眼光看佛陀是犧牲了,實則「不生不滅」,「不生」指心的本質不是因緣而來的實際情況,既然非因緣而來就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老,沒有老就沒有病,沒有病也就沒有死。

聖地旅行 ─ 斯瓦揚布


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斯瓦揚布(Swayambhu),又叫斯瓦揚布寺、四面天神猴廟,建於公元前3世紀,是亞洲最古老的佛教聖跡之一,傳說釋迦牟尼佛生前曾在此傳經布道。山頂的平台是俯瞰加德滿都城市的最佳觀景台,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鳥瞰加德滿都,還能看到喜馬拉雅山脈,而日落時分的景色尤為漂亮,這裡棲息著數百隻由僧侶定時餵養的野生猴子。斯瓦揚布雖然是一座佛教寺廟,但在此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印度教的神像等,足以可見尼泊爾宗教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相傳加德滿都以前是一個湖泊,古佛毗婆尸佛曾這在這裡投下一支藕根,預言將來這裡會長出放光的蓮花,湖水將變成富饒的國土。因此從加德滿都谷地長出那朵蓮花上的佛光就被稱為「斯瓦揚布」,也就是自生的意思。

自生的佛光就是我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我們的真心,也是我們的家,要想回家,先要知道家是什麽?家在哪裏?《六祖壇經》開篇的第一句話就直接點出根本:「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而朝聖,就是一個找尋自性本源的過程,也是佛弟子們求法用功精進的一種方式,更是讓我們學習如何將修行落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習如何將反聞自性運用到世間的待人接物,不離本心更清涼法喜。

尼泊爾不僅是聖地、是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地,更因為它本來就是被創造為佛教根本的土地,一個自體本源的「斯瓦揚布」(Swayambhu)。

聖地旅行 ─ 見佛記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朝聖,究竟朝甚麼?為什麼千里迢迢想去朝聖?究竟怎麼學佛?如何修行?而佛又在哪裡呢?很多人千里迢迢、散盡家財,甚至拋下家庭只為求法,到處親近高僧大德求法,大老遠跋涉萬水千山跑去見佛,一見到佛,就很興奮。但是佛說:你沒有見到我!這是為什麼呢?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說的就是靈山並非遠在印度的靈鷲山或者尼泊爾的佛陀聖地,「靈山就在汝心頭」,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本自具有的真如自性、佛性,就是所謂的「靈山」,「人人有個靈山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靈山塔,都有真如自性,因此「好向靈山塔下修」,必須自己向內心好好修行,就從這裡學法、修行,才能得解脫成佛道;離開這裡,向外尋覓則無法。身外無法,勿向外求。也就是說倘若我們不依法修行,就算見到真佛也是沒有用的。不依法修行,見到真佛都沒有利益,那你心心念念企盼見到祖師大德活佛,可是自己的貪瞋癡慢疑的毛病依然有增無減,修行依然沒有進步,又有何益呢?

因此,「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說法,就是要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本來佛、自性佛,卻迷失在追逐抓取外在的一切,忽略了自己本身這座靈山寶山也有佛,與真 佛、與你求的佛是無二無別的,空在世上幾十年卻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們要學習做一個有智慧的行者,佛在哪裡?佛遍滿虛空,充滿法界,到處都有,人人是佛,眾生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十一世紀西藏最偉大的傳奇瑜伽士、西藏噶舉派傳承的一代宗師密勒日巴尊者也曾教導「最聖閉關處,即是親近上師處」。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密勒日巴尊者有一個弟子,名為惹瓊巴。有一次他想要去印度朝聖,便前去請 示上師密勒日巴尊者:「我想要暫停在此處的閉關和其他工作等,因為我想要跟我的僧人朋友一起去印度朝聖,可以嗎?」密勒尊者說:「你要暫停閉關和修行以便去朝聖,為什麼做這樣的決定呢?」 惹瓊巴說:「為了累積福德資糧,也看看創教始祖佛陀的故鄉。」密勒尊者說:「去朝聖當然很好。不過我可以給你更有用的東西:你的上師居住或駐錫之處,即是最神聖的朝聖地,也是最殊勝的修持之處。」「如果你還意圖尋找其他朝聖處,就算你口口聲聲說『上師就是佛』,但你的行為卻是背道而馳。」

這就是密勒巴尊者所教導的「最聖閉關處,即是親近上師處。」意思就是「上師,是一切朝聖地的總集」,所謂「菩提心」的根本,不僅可以是法本、上師,還可以是地方,例如:上師降生、傳法的地方,上師弘法的道場也都是值得頂禮的聖地。而佛陀降生、成道、傳法、涅槃的地方,這些也都是我們菩提心的來源地,因為這些地方不僅讓我們憶念上師、大成就者的殊勝成就,也是我們學習聖者,獲得智慧力量的源泉。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朝聖,不只是圓滿外在聖地的巡禮, 更是回歸自心內求實修實行、信敬上師的一生功課。

聖地旅行相關照片

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

尼泊爾是佛陀出生的聖地,也是密乘 84 位大成就者修行證悟之處,1997年12月,心道法師率團至印度、尼泊爾展開「智慧之旅」,朝禮密勒日巴尊者之修行山洞。密勒日巴尊者是心道法師苦行閉關時最崇敬的大修行者之一,法師於宜蘭靈骨塔的一次禪定淨觀中,得尊者示現授記法號「普仁」。心道法師帶領多次朝聖後感於維護佛教聖地的重要性,發願於密勒日巴尊者山洞附近建一國際禪修道場,除了保存聖跡,復興聖地,也為了接引實修閉關的人,在加德滿都南郊 17公里的桑窟村成立尼泊爾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一間間錯落於山林的清幽禪房,為遠道而來的行者提供一個清淨收攝、資糧具足的實修場域。

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內,保留有世界文化古蹟遺產,包括密勒日巴大師曾經閉關的山洞及龍樹菩薩說法地。密勒日巴年幼失父,一家人受到叔叔嬸嬸凌虐,財產也被侵占,母親為了報仇送他去學習黑法咒術,密勒日巴在害死多人後感到後悔,追隨馬爾巴大師學習正法,承受了多次的苦行與考驗,並在山洞中苦修多年,最後悟道證果,成為西藏噶舉派傳承的一代宗師,這就是密勒日巴大師為了復仇,從萬夫所指的罪人到證悟成佛的歷程,傳說距離禪修中心不遠處,還有密勒日巴徒手挖開山洞,如今一整塊洞門還留著手印的遺跡。

在密勒日巴尊者山洞前,就是龍樹菩薩的修行平台地,傳說是龍樹菩薩現身說法地,此地的佛像是自生像。村民說以前龍樹菩薩像前有一法缽,靈力強大。村民們認為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這塊地能有從不間斷的豐沛水源,與龍樹菩薩在此地有關。而在距離禪修中心 5 分鐘車程處,還有金剛亥母聖地以及帝洛巴、那洛巴、惹瓊巴等修行的閉關山洞。

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更將進行整體基地的樸門生態設計,向大自然學習,尋求並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實踐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NEPAL~Never End Peace And Love 43 多餘的生態倫理。並將展開大禪堂、閉關房的建設,建築體採用自然建材,為提供行者更完善的身心靈休憩與淨化的 空間。目前禪修中心每年固定舉辦禪修朝聖之旅,未來將舉辦禪七,禪十,中長期閉關,以及農禪、食禪等多元的生活禪體驗。

心道法師所說:「佛陀出生、修行、弘化都在尼泊爾,修行聖地都存有眾生未來成佛的基因,當我們親自朝禮聖地,這些修行者的記憶體磁場就會穿透我們的覺知,讓我們與聖者連結,成就修行的緣起。」秉持著「傳承諸佛法,利益一 切眾」的初心,靈鷲山密勒日巴國際禪修中心希望透過朝聖活動以及對尊者聖地保護的實際行動,為全球有緣人與諸大成就者搭一座橋,邀請您一起加入聖地巡禮朝聖與閉關禪修的行列。

相關系列照片

尼泊爾朝聖系列


一雙靈動深邃的佛眼沉穩地凝視眾生,五彩經幡在燦爛豔陽下隨風飄舞,帶給人間翩翩祝福,這是矗立於尼泊爾加德滿都東北方的博達佛塔(Boudhanath Stupa),博達佛塔又名「滿願塔」,這個名稱源於印度大師蓮花生大士:「這大塔為如意寶珠,令一切祈求及願望得以實現」,因此相傳,來此塔許下的心願都可以如願以償。

博達佛塔於1979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據傳塔內安放迦葉佛的舍利,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圓型佛塔,創建於西元五世紀,基座為三層廣闊的八角形平台,塔高38公尺,自底座到塔尖分為五個部分,象徵「天、地、水、火、風」五大元素,底層為「地」、半圓型塔座為「水」、螺旋佛塔為「火」、華蓋為「風」、塔尖為「天」,主塔四面有彩繪佛眼,自塔尖垂掛而下的五色經幡則代表「水、天、火、風、土」,透過風的能量吹動五色經幡,就能將經文的力量散佈於空中,象徵佛法無邊能除一切厄。

博達佛塔不僅是全尼泊爾最大的佛塔建築,也是當地藏人的信仰中心,可說是西藏文化的縮影,其悠久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由於佛塔坐落在當時吐蕃(今西藏)與尼泊爾通商的要道上,使得博達佛塔一帶成為尼泊爾藏傳佛教的重要聖地。

圍繞博達佛塔外圍的是轉經道,可以按順時針方向繞塔,外牆上設有轉經筒提供信眾繞塔轉經之用,佛塔內圈轉經道也有許多虔誠的信徒在此磕長頭做大禮拜。這座古老的佛塔每天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旅人,來此尋找讓自己心靈寧靜方式。在此經行、繞塔、誦經、點燈、冥想、靜坐,或者就只是靜靜地坐在這裡發呆,都能讓心靈沉澱下來,直視佛眼,探索世界的本質是甚麼?人生的盡頭是甚麼?獲得真理的起點,不是信仰,而是懷疑;而回答懷疑的方法是實證,正如佛法的修行,一切生命的答案靜待親身去實證。

相關系列照片

緬甸朝聖系列

緬甸,是心道法師的故鄉,也是東南亞最重要佛教國家之一。緬甸有三多:佛塔多、廟宇多、僧侶多,尤其佛教與僧侶,已成了當前緬甸最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

在西元十一世紀的蒲甘王朝時期,佛教成為緬甸國教,當時有著「菩薩比人多,寺廟比房多」的盛況。緬甸人始終相信:建佛塔是最大的善事,只有建塔能蔭福子孫,善心施捨一定能得到善報。果真,佛教文化使得千多年後的緬甸百姓,依舊靠著祖先興建的佛塔過活。

靈鷲山佛教教團每年引領信眾大德進入兩千五百年來保留原始佛教與生活的緬甸,進行朝聖與供僧,從清淨供養比丘所具足的福慧功德延伸我們未來生命無盡的福祉與善緣。心道法師說,讓我們學習在生活裡朝聖、在薰陶裡覺醒,離開輪迴之苦而得樂,在共振共鳴共修後,或可相會極樂世界。透過朝聖與供僧,希望我們能在聽寂靜、斷煩惱、覺有情中,找到心的方向、心的和平,找到心靈依歸的回「家」之路。

透過朝聖與供僧,希望我們能在聽寂靜、斷煩惱、覺有情中,找到心的方向、心的和平,找到心靈依歸的回「家」之路。

 

► 緬甸臘戌 簡單生活結篇「人心歸宿 」

► 緬甸朝聖-心道法師 水中佛寺開示《朝聖供僧 增福增慧的成佛之路》

 

印度朝聖系列

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是生死。人的一生在出生後,便離不了老、病 、死,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學佛是要跟隨佛的生命歷程出離生死、斷除煩惱,免於輪迴。於是我們朝聖,親自踏上佛陀正覺聖地菩提迦耶「摩訶菩提佛寺」,親眼親身感受佛的覺知歷程。

菩提迦耶,位於印度比哈爾省境內,曾有位詩人哲學家稱這棵佛陀成道菩提樹下的金剛座是「地球之臍」,意思是世界的中心,意指佛陀的教法指引世人掙脫無明、越渡光明智慧的彼岸。心道法師說:禪是「心」,大悲是「行」,華嚴是「開展」。此行從佛陀誕生地,踏上佛陀苦行路,目睹了許多苦的示現。四眾弟子禪坐在佛陀成道的菩提樹下,悟佛之悟,精進禪修。

2012年靈鷲山印度朝聖團由心道法師親自率領展開2500年前覺者足跡之旅,駐印度的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與享譽國際的淨化呼吸法大師Guruji-Sri Sri Ravi Shankar,熱情接待遠道而來的朝聖團員們,給予加油與祝福。享譽國際的印度古吠陀靈性大師~ Sri Sri Ravi Shankar與心道法師結緣於一九九九年在南非開普敦所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宗教會議」,深切同感於心道法師創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精神與積極致力於跨宗教交流及對談的和平理念,古儒吉大師稱許心道法師的慈悲,至此成為好友,並且多次邀請心道法師參與其主辦國際宗教大會。兩位聖者不僅擁有共同的理念與目標:古儒吉大師積極解決社會的貧窮問題、走向生活藝術的展現,而心道禪師則提倡心靈淨化、讓生活禪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兩位大師更不遺餘力推廣美好生命與世界和平的志業,展現聖者間的相知相惜、同心同願推動兩人此生的終生事業。

 

► 靈鷲山印度朝聖之旅-印度尋道覺者足跡行

 靈鷲山印度朝聖之旅-心道法師談朝聖後的功課

► 靈鷲山印度朝聖之旅-朝聖覺者的啟發

不丹朝聖系列

心道法師曾經提到,聖地見證佛法,我們可以透過在聖地學習,去認知他們學習成功的樣本與模範。因此,2013年4月心道法師帶領世界各國弟子飛往不丹,展開一連串殊勝法喜的朝聖行程。

不丹,被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這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香格里拉,世界上最後一塊淨土,堪稱目前保存藏傳佛教文化最完整的國家之一。不丹,這個字原來是「西藏的邊陲」之意,因為佛教,讓喜瑪拉雅山的南北兩端緊緊繫連著西藏與不丹。佛教在不丹傳揚時,約在西元八世紀,當時不丹東部的本塘國王延請蓮花生大士到此降伏在地惡魔,惡魔被馴化後皈依佛教,發心守護佛教,開啟了蓮花生大士首度來到不丹的因緣。

朝聖行程中,我們來到有不丹的「精神麥加」之稱的虎穴寺,是不丹最具代表佛寺。朝聖團在快樂的國度以快樂的心情,讓自己的心寧靜下來參與沿途共修、法會與靜心禪修,感受到寂靜生慧與密乘法教的加持力量。

 

► 不丹朝聖DVD-不丹,不簡單

► 靈鷲山不丹朝聖之旅-找到心的香格里拉

► 靈鷲山不丹朝聖之旅-用心與快樂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