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和平行者與我同行
由於孤貧童年的深刻經歷,使得心道法師對於貧困孩童的處境特別能感同身受,「感恩」始終是他的初發心,濟弱扶傾、照顧眾生是他的悲願,若不是生命中幾個重要的貴人相助,讓他有機會能夠受教育,這世上可能就沒有這位一代禪師了。於是2016年,弄曼沙彌學院開始招生了。他希望藉由照顧孤貧的教育志業向下紮根,未來能夠開展更多的善緣,讓更多有與他共同遭遇的孩子能夠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也讓緬甸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在這個以佛為尊的國度,實現他「尊重‧包容‧博愛」、「愛與和平地球家」的理念。
眾菩薩雲集大善園
一個因為感恩故鄉萌發的和平心願,一個傳承佛法利益眾生的百年大計,一個希望藉由教育翻轉逆境人生的善事,只要起心皆善念,善緣自然水到渠成。負責規劃與執行弄曼沙彌學院的恆明法師,娓娓道來這一路走來的感想,他說,我們雖然對教育有經驗,可是對於緬甸很多當地的事宜,一開始真的是很不了解。
在學校草創時期,我們剛來的時候幾乎就是荒山僻野,這裡只有幾棟建築,有很多隱藏在背後的行政資源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始,直至遇見前仰光省行政總書記─U Khin Maung Tun,他所組成的護法團隊,等於說集結了當地的力量與資源來幫助我們。
從緬甸到台灣,再從台灣到緬甸,心道法師用感恩與回饋鋪成和平願路。自從他回來到緬甸,這份文化傳承的心一直沒有改變過,布施、供養的事情一直不曾間斷!心道法師希望以教育善耕佛國沃土,廣結全球善緣,因為曾經苦過、走過,他希望這些與他擁有共同遭遇的太陽之子,都能有機會藉由教育翻轉他們的生命。
靈鷲山10年和平大願 緬甸弄曼計畫啓動
甸啟動,心道法師盼望眾人支持,在緬甸蓋一所「生命和平大學」,希望將這份特別的禮物奉獻給緬甸、奉獻給人類、奉獻給全世界。
「弄曼計畫」第一期的沙彌學院,已於2016年6月正式開學。沙彌學程的設計除了學習佛陀法教,同時依緬甸學制設計一般體制內教育課程,讓沙彌們具備多種專業學養能力。
靈鷲山佛教教團幾十年來在國際間致力於世界各宗教間的對話與交流,在「弄曼計畫」啟動前期一直是以有機農場的經營方式,幫助當地居民進行經濟轉型,自2015年開始建設校區,希望用佛法教育建立計畫主軸,傳播和平,輔以農業技術改良土地與糧食轉型,並帶進醫療資源服務地方,更在建設學院同時,在水電工程與建築方面引進「綠建築」的理念,對自然心懷尊重,強調「建築是配角,環境才是主角」,以全面性、多元化的設計理念,減輕對地球環境的衝擊與資源浪費,幫助地球環境及人類生存永續的建築為目標。
和平是一輩子的事!教育也是!常隨佛學,廣修供養,善緣就會常在!滿心期待生命和平大學習的纍纍果實,結滿整座弄曼佛教城,一份熱情、一份護持,萬分感恩,邀您與我們一起善耕佛國沃土,廣結全球善緣。
為世界善耕沃土 讓善緣匯聚大善園
如果生活是一棟房子,教育就是房子的樑柱,樑柱越粗壯,房子就越堅固。但是在緬北偏鄉的生活,有時候連住在哪裡都成問題,當餐風露宿變成家常便飯時,連吃飯都成問題,更談不上甚麼受教育的事了。因此幼童面臨貧窮、失學、童兵、販童、吸毒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改變與翻轉這些孩子們的人生,追根究底只能靠教育的力量。
「我剛從布朗族村莊回來,有20多位孩子跟我回來......」外型黝黑粗曠的許師兄,一直是心道禪師在緬甸地區發心奉獻的得力護法,在臘戌地區他更是長期以慈善捐助與俠義助人而深得地方人士敬重,許師兄說現在在他家裡就收養了許多來自布朗族和傣族的孩子們,因為當地少數民族的村落生活條件困難貧瘠,生而棄養的情形十分普遍,於是許師兄常常收養這些孩子們,讓他們接受教育,栽培他們學習識字,甚至擁有一技之長。
如果生活是一棟房子,教育就是房子的樑柱,樑柱越粗壯,房子就越堅固。但是在緬北偏鄉的生活,有時候連住在哪裡都成問題,當餐風露宿變成家常便飯時,連吃飯都成問題,更談不上甚麼受教育的事了。因此幼童面臨貧窮、失學、童兵、販童、吸毒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改變與翻轉這些孩子們的人生,追根究底只能靠教育的力量。
「我剛從布朗族村莊回來,有20多位孩子跟我回來......」外型黝黑粗曠的許師兄,一直是心道禪師在緬甸地區發心奉獻的得力護法,在臘戌地區他更是長期以慈善捐助與俠義助人而深得地方人士敬重,許師兄說現在在他家裡就收養了許多來自布朗族和傣族的孩子們,因為當地少數民族的村落生活條件困難貧瘠,生而棄養的情形十分普遍,於是許師兄常常收養這些孩子們,讓他們接受教育,栽培他們學習識字,甚至擁有一技之長。
想知道許師兄為什麼願意全力支持心道法師在此地的興學大計?他為什麼對弄曼沙彌學院這麼有信心?為什麼說窮不能窮教育?
2016年6月,因著菩薩的促成讓這個全球化的百年興學大計有了好的開始,我們除了感恩諸善緣匯聚大善園,也希望全球愛的力量都能涓滴成海,為世界善耕撒種,種下佛國沃土的一片善林,就讓世間善緣齊聚大善園吧。
相關影片連結:
求知若渴 永不放棄
雨後的臘戌天氣微涼,一群約莫7~12歲左右,來自緬甸少數民族─布朗族(Palaung)的孩子們,依序排隊等待護士幫他們抽血,這群孩子即將成為大善園寺弄曼沙彌學院的首屆新生,在入學前得幫每個孩子做健康檢查。完成抽血程序的孩子們跟著宋老師在旁,由宋老師一一詢問孩子們的姓名,其中一位12歲的男孩─艾卡在現場被委以重任,只因為他能夠在詢問每個孩子的名字後,就能用緬文寫下每個孩子的姓名,令人咋舌的是,在這20多位孩子中能夠自己寫出自己姓名的,居然寥寥無幾.....。
「欸~他怎麼會寫字,他不是沒上過學嗎?」宋老師轉頭問護法會的許師兄。
「他在我家三年啦!我都像是他爸爸了!」許師兄驕傲地回答宋老師,其實艾卡這孩子已經在許家生活三年了,許師兄說艾卡其實讀過三年書。
「他從幼稚班開始上學到二年級,現在我想把這個孩子交給你們!」
說起緬甸,官方認定的少數民族就有135個之多,因此緬甸境內存有嚴重的種族問題,在緬北也不例外,師生之間的溝通有著多重的語言障礙;但是來自台灣的教學顧問群─宋老師、曾老師以及恆明法師從不言累,一起看看這一路他們怎麼跨越多重的隔閡與障礙。獲得受教機會的孩子們又是如何歡喜學習呢?看看弄曼沙彌學院是如何為當地的孩子們開一善窗,帶領孩子們走出去,讓世界走進來……。
逆風 也飛翔
To pass or not to pass ? that is the question !
一份考卷,測驗的並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了解每個孩子的「受教程度」到哪裡。擁有多元種族的緬甸,甚至擁有多達135個民族,除了官方緬語之外,各地各族所使用的語言也各不相同;這份由弄曼沙彌學院小學部丁主任設計的考題,第一頁是測驗緬語程度,第二頁是英文,第三、四頁是數學考題,這份考卷能試測出不同程度與學力的孩子,比如:雖不識字,經由老師講解問題後卻能答題正確;或是看不懂也聽不懂的,是否有文化不利的學習差異化的問題存在。
考試這天,8位老師深入即將轉介到弄曼沙彌學院就讀的寺院,為準弄曼學僧進行學力試測。其中有位翁乃推老師,隨著沙彌伏地姿勢,以自己的大手握著沙彌的小手,一筆一劃的指導寫字,彷彿展開他的徐徐翅膀,呵護羽翼未豐的雛鳥般,既溫柔又醇和,當下觸動許多志工按下快門,幕幕都是視若己出的動人格數,處處可見弄曼沙彌學院專業堅實教學團隊的用心。
打破年齡限制,以學力試測為孩子分班;因材施教,適才適性,如此的教育方式恐怕也是緬甸教育史上首見的創舉。無論是有學習障礙或學習資優的特殊教育個案,都可以是弄曼沙彌學院的一員。
因為相信 所以安心託付
To pass or not to pass ? that is the question !
一份考卷,測驗的並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了解每個孩子的「受教程度」到哪裡。擁有多元種族的緬甸,甚至擁有多達135個民族,除了官方緬語之外,各地各族所使用的語言也各不相同;這份由弄曼沙彌學院小學部丁主任設計的考題,第一頁是測驗緬語程度,第二頁是英文,第三、四頁是數學考題,這份考卷能試測出不同程度與學力的孩子,比如:雖不識字,經由老師講解問題後卻能答題正確;或是看不懂也聽不懂的,是否有文化不利的學習差異化的問題存在。
考試這天,8位老師深入即將轉介到弄曼沙彌學院就讀的寺院,為準弄曼學僧進行學力試測。其中有位翁乃推老師,隨著沙彌伏地姿勢,以自己的大手握著沙彌的小手,一筆一劃的指導寫字,彷彿展開他的徐徐翅膀,呵護羽翼未豐的雛鳥般,既溫柔又醇和,當下觸動許多志工按下快門,幕幕都是視若己出的動人格數,處處可見弄曼沙彌學院專業堅實教學團隊的用心。
打破年齡限制,以學力試測為孩子分班;因材施教,適才適性,如此的教育方式恐怕也是緬甸教育史上首見的創舉。無論是有學習障礙或學習資優的特殊教育個案,都可以是弄曼沙彌學院的一員。
一個願仨女子眾菩薩的大善園
每年五月開始,溫暖濕潤的西南季風為緬甸帶來了一個豐收多雨的季節,對弄曼沙彌學院的校園工程來說卻是一場和雨季戰爭的賽跑,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舒適安全的就學環境,工程部歷經多少個雨季滂沱泥濘,仍舊使命必達校園工程的進度,只為了打造一個讓孩子與家長皆安心的校園環境。
負責規劃與執行整個弄曼沙彌學院的恆明法師說,心道法師覺得緬甸這個目前全世界唯一還保存原始佛教與佛陀教法的國家,它的佛教傳統與文化是很值得保存與弘揚的,如果能夠將這樣子的教育理念,在這裡實踐培育起來,然後甚至把它發揚光大,這對整個世界來宣揚和平的理念是有很大的一個幫助的。
萬事起頭難,恆明法師回憶起當年籌辦學校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他說,我在這邊還是很懷念華沛老師,當時華沛老師還有宋老師伉儷就是一口答應,我真的很高興,因為我們光有這個願力是不行的,沒有那麼多的菩薩加入,這是非常很難成事的。
說到恆明法師與宋老師最仰賴的就是曾秀娥老師,總是在一旁默默荷負起龐雜事務的曾老師,從一位退休國文老師變成萬事皆可辦的生活智慧王。這仨女子就在這一大片荒僻山林,廣結眾菩薩始願必達的善緣與決心,共同開展弄曼沙彌學院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