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行腳

一覺人物

覺有情善女子 ZOE《茶水間的素喜人生》

茶水間的咖啡禪
三點一刻,午後陽光漫過窗沿,蒸氣在咖啡杯口織成薄紗。ZOE總在茶水間一隅,用銀勺輕舀深褐咖啡豆,水流聲淙淙如誦經。二十年了,靈鷲山文獻中心的這方一坪不到的天地,是她將人間煙火淬鍊成靈性道場的祕境。「當水注入濾杯的剎那,世界就靜了。」蒸氣氤氳中,她輕聲說:「茶水間是我的道場——咖啡香升起時,眾生都在杯裡相遇。」

逃離的盡頭是歸航
Zoe曾是逃離故鄉的台東女兒。父親生意失敗那年,全家倉皇北遷如逃難。台北高樓的陰影下,她急著結婚生子,想掙脫家的鎖鏈,卻墜入更大的牢籠:「抱著嬰兒煮晚餐時,窗外的自由像隔著毛玻璃。」泡沫紅茶店的封口機熱壓紋烙進ZOE的似水年華,父親病發驟逝的夜裡,她在病床前發顫向父親道歉:「對不起,我救不了您⋯⋯」直到助念團的佛號聲漫成河流,她終於觸到一盞浮木:「原來最深的黑暗裡,別人的溫暖能成為你的光。」陌生人的慈悲摀熱了生命裂縫,從此回饋成了靈魂的本能。
於是泡沫紅茶店老闆娘考取了駕照,開著七人座廂型車穿梭台北街巷。雨夜趕赴內湖助念時,後座師姐驚嘆:「Zoe開車好穩喔!」她藏起新領的駕照微笑:「是菩薩握著我的手,所以開得特別穩。」方向盤上的溫度,是父親生命終點摀熱的慈悲延續。

洛神花蜜與戒疤印
茶水間深櫃藏著台東洛神花蜜,玻璃罐裡釀著東海岸的烈日。當勺尖攪動咖啡,紅寶石色澤漫開如血,恰似她左肘三枚戒疤─十年前燃香灼膚的夜,香灰鑽進皮肉,痛楚中浮現父親買的生魚片、涼麵攤夫婦合十的掌、泡沫紅茶店鄰居女孩墜落的裙角。
「受菩薩戒後,先生罵我入了邪教。」ZOE撫過疤痕淺笑。北返列車上,血水滲出紗布,先生的怒斥混著她無聲的淚;卻在十年後迎來戲劇性轉折,先生驕傲地展示相同戒疤時,ZOE終於明白:真正的靈性生態,是讓傷口在時間裡發酵成慈悲的甜。如今團圓飯桌上,公公為兒子研發的素獅子頭,葷素爭端熬成一鍋慈悲濃湯。恰似她杯中交融的台東洛神與台北咖啡——差異在愛裡調和成共生之味。

旗袍裹著禪心行走
有一年在江西百丈禪寺的法會現場,霜氣刺骨如針,Zoe穿著典儀師姐的合身旗袍,在零下十度的天穿梭在現場迎賓接待,她步履如雲,高跟鞋踏地如叩鐘,賓客們驚嘆:「天寒地凍,師姐快去添衣啊!」她卻將凍僵的腳趾在高跟鞋裡蜷了又伸,她說「旗袍是行走的袈裟」,望向自己霜氣呵出的白霧:「當你代表眾生莊嚴,寒風刺骨的痛覺只是掠過荷葉的風。」 

歸鄉的路泡在咖啡裡
回到茶水間,手機螢幕亮起〈妙心摩尼寶〉的禪修圖標。捷運車廂轟鳴中,師父的聲音淌進耳際:「寧靜下來,讓我們的心回到原點⋯⋯」有人問她為何總帶笑意,她指向濾紙上咖啡渣拓印的斑駁:「看,這紋路像不像台東海岸線?我正練習把這份愛與和平帶回出生地。」ZOE說兩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先生也持續走在學佛的路上,而她想回台東定居。
「台北教會我佛法是海,台東會讓我活成一滴融入海的水。十八歲逃離台東像掙脫漁網,六十歲想回去當撒網人…..。」水珠沿咖啡壺身滑落,折射虹光如她眼裡的憧憬——在故鄉租間老屋,用晨坐替換咖啡儀式,接引舊鄰認識佛法。聊天中她濾掉咖啡渣滓,清透褐漿傾注白瓷:「年輕時討厭台東的偏僻不便,現在終於懂了——所謂故鄉,是你終於能把荒蕪種成福田的地方。」

來一杯覺醒咖啡吧
磨豆機的舊齒輪在晨光中轉動,咖啡粉像海浪般在金屬通道裡翻滾。她閉上眼,彷彿聽見台東老家門前的小葉欖仁樹葉沙沙作響,混雜著靈鷲山清晨的鐘聲。茶水間飄散的咖啡醇香摻進太平洋鹹風,竟在尋常的上班日常中,醞釀出深邃的生命體悟。
真正的修行道場不在深山古寺,而是藏在每個生活抉擇的瞬間:當你耐心沖泡咖啡的專注,如同灌溉心田的甘露;當你將職場的摩擦轉化為打磨心性的礪石;當工作目標的壓力化作觀照內心的明鏡——這些細微處的覺察,就像水流滲入石縫,日積月累竟能雕琢出靈性的河道。原來智慧與慈悲如同現磨咖啡香,會從茶水間漫延到整個辦公室,將最平凡的角落都滋養成覺醒的沃土,這就是茶水間的素喜人生啊!

►Podcast線上聽:

茶水間的素喜人生 ─ 覺有情善女子 ZOE | 一覺人物(上)

平安聲林: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203
Youtube:https://youtu.be/OZ7Dcpvwz_M
Apple:https://ljm093org.pse.is/1000733657514
SoundOn:https://ljm093org.pse.is/8a3lbn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9EDTLd9D3C8T01BA3yoyV

茶水間的素喜人生 ─ 覺有情善女子 ZOE | 一覺人物(下)

平安聲林: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204
Youtube:https://youtu.be/QBGZLB-UyZI
Apple:https://ljm093org.pse.is/1000733657513
SoundOn:https://ljm093org.pse.is/8a3llp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3TmX1NHmYDrpLx4NgxEnJ

青草生活家─黃盛璘《與樹為友植癒共生》

當你向一棵樹傾訴心事,便啟動了療癒的共生迴圈——青草滋養身體,森林修復心靈,而我們終將明白:共好,始於對萬物生命的謙卑與聆聽。

∥她,47歲轉職追夢|美國取證照|創協會育人才
見證半百勇者如何橫越太平洋,把台灣首位獲得美國認證的園藝治療師證照
種成會走路的療癒花園,讓焦慮在泥土裡長出第二人生

∥蔥薑蒜變身療癒神器|跟著節氣過日子
她說,「西方香草難共鳴,土地記憶才是解方!」
從艾草茶到左手香膏,她讓阿公阿嬤笑著憶苦思甜話當年。

∥和樹做朋友|放下大腦|打開心靈雷達
來抱樹吧!關掉腦中雜音,
讓心跳同步年輪,張開雙手擁抱它

鎖定《一覺人物》
看台灣綠色療癒先驅如何用一片月桃葉的韌性、一棵雀榕的擁抱,
織就人與自然最溫柔的雙向奔赴。

►Podcast線上聽:

與樹為友植癒共生 青草生活家-黃盛璘(上) | 一覺人物

平安聲林: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200

Youtube:https://youtu.be/uKBihH9a16g

Apple:https://ljm093org.pse.is/17bl2n

SoundOn:https://ljm093org.pse.is/83bku3

Spotify:https://ljm093org.pse.is/30RfUq6x

與樹為友植癒共生 青草生活家-黃盛璘(下) | 一覺人物

平安聲林: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201

Youtube:https://youtu.be/qpVTDNZBHqY

Apple:https://ljm093org.pse.is/83bjzl

SoundOn:https://ljm093org.pse.is/83bhy4

Spotify:https://ljm093org.pse.is/0lAB3pCX59

守燈塔的女兒陳翠玲《光之所在 心之所歸》



跟著宅在一座島的陳翠玲,在國之北疆─東引島,走入小島的日常,發現最在地、最耐人尋味的日常生活。當紅花石蒜盛開時,總有學子離鄉追夢,東引的女兒─陳翠玲,來自一個三代守燈塔的家族,他們用超過百年的燈塔光束,守護東引島的光明,更以燈塔光暈療癒離愁。她用美術課本寫海洋生態,與天地萬物共生。她說:「島很小,人很大。我所有的喜歡和理想都在這個島,我會把這個島的許多美好流傳發揚。」這裡的潮聲是教室,黑尾鷗是同學,而彼岸花不訴別離,只慶新生,離島不離心,此岸即彼岸。

《一覺人物》帶你認識「三代燈塔家族」如何用百年堅守,將荒涼外島活成海洋生態博物館;更揭秘東引人的靈性生態學:當全球追求快,他們在慢裡釀造永恆。讓海風輕輕告訴你:越偏遠荒涼的地方,往往住著最豐盛的靈魂,因為他們將整座島嶼的日常化作靈性生態教室,讓離島的覺知生活,照亮內在的回家之路。

►平安聲林Podcast:
光之所在 心之所歸 ─ 守燈塔的女兒 陳翠玲 | 一覺人物 (上)

光之所在 心之所歸 ─ 守燈塔的女兒 陳翠玲 | 一覺人物 (下)

馬中原談《海岸布農與自然共處的智慧與信仰》

 

穿越百年山林,聆聽海岸布農與土地的深情對話!本集一覺人物邀請高山森林基地創辦人馬中原(小馬),帶你走進花蓮磯崎村——臺灣最多元共生的部落秘境。

身為海岸布農第三代,小馬的祖父馬大山從中央山脈遷徙至海岸,打造「高山部落」,讓布農族與海洋相遇。這裡不僅有布農族的獵人智慧、阿美族的浪濤之歌,更匯聚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客家、外省等族群,百年來以「多元共生、相依共存、共學共榮」寫下獨特篇章。小馬將分享如何以「一座山的接待」,把文化從博物館帶回生活:攀樹尋鷹、勇氣石冥想、獵刀儀式⋯⋯用故事撞擊靈魂,讓旅人在自然中找回自己。

百年來海岸布農以「Mamangan」精神——獵場即禪堂,刀鋒即心鏡,實踐最溫柔的土地哲學。高山森林基地更驚喜連結靈鷲山「愛與和平」理念——兩座山,一份初心:從原民古老智慧到跨宗教對話平台,都在實踐「靈性生態」。

無論是原民獵人文化、森林療癒或心靈修行,都在訴說同一件事:人與土地和萬物,本該溫柔共生。

跟著我們走入平安聲林,一起來聆聽太平洋的風與中央山脈的雲,聽見靈性生態、多元臺灣合奏出最動人的生命樂章!

►平安聲林Podcast:

馬中原談《海岸布農與自然共處的智慧與信仰》| 一覺人物(上)
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195

馬中原談《海岸布農與自然共處的智慧與信仰》| 一覺人物(下)
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196

林園療癒開拓者-黃盛瑩《打開自己 擁抱大自然》



您是否曾想過,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與大自然的深刻連結?在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林園療癒開拓者、園藝治療師─黃盛瑩,人稱小黃老師,分享她一路如何透過林園療癒實踐靈性與生態理念的心路歷程。從教育心理學專家,跨界到林園療癒領域,她的職業生涯涵蓋了特殊教育、園藝治療到林園療癒,讓她成為人與植物之間的橋樑。

小黃老師為何選擇林園療癒作為人生的使命?從安寧病房到改變受刑犯的生活,小黃老師用植物打開了無數人的心靈,讓他們找到回家的路。每一次交流的過程都像是一場溫柔的社會關懷運動,每個族群都有讓人感動的故事,在林園療癒中,由植物串聯起的人生豐富滋味。心裡有大自然的人,自有他心寧靜的方式,就不會被生活壓力的牢籠硬生生的困住。

她的故事不僅是療癒的過程,更是一次次靈性的重生,藉由林園療癒找回每個人本自具有的靈性,讓一顆顆流浪受傷的心回家。讓我們打開自己,擁抱大自然,一起在心中建構通往森林的綠廊道吧!

▶平安聲林:
林園療癒開拓者-黃盛瑩《打開自己 擁抱大自然》 | 一覺人物 (上)
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186

林園療癒開拓者-黃盛瑩《打開自己 擁抱大自然》 | 一覺人物 (下)
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188

攀樹師翁恒斌《攀上自己的人生樹》


翁恒斌,攀樹趣-Climbing Tree創辦人,綽號「鴨子」,是臺灣首位ISA認證攀樹師,純粹因為愛玩一頭栽到樹上,不旦把興趣玩到精、玩到專,更攀上他人生樹的高點。在樹上,他看到不一樣高度的風景,也營造攀樹的環境、教導攀樹技術,讓更多人藉由攀樹體驗找到自己想要的,也因為攀樹而懂樹、護樹。

究竟攀樹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說每個人在樹上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離開大自然就是離開自己?為什麼翁恒斌說他是公司擲筊的代表?為何說「大樹是道場」?翁恒斌相信,每一棵樹、每一片葉子都有自己的靈性,而正是這種信念,使他在看待每一次的修樹工作時,都變得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心靈上的交流與尊重。一棵樹就是一個生態系,傳達尊重包容分享愛的理念。「樹,會等你的!但卻需要你朝它走去…」這是他對環境教育的一份理念,攀樹打開了人與自然連結的通道,讓人們在森林中、樹冠層體驗感受生活,找到與自然共生的方式,讓更多人站在樹的肩膀上,感受與天地相連的力量,也生起保護地球永續的願心。

▶平安聲林:
攀樹師翁恒斌《攀上自己的人生樹》 | 一覺人物 (上)
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190

攀樹師翁恒斌《攀上自己的人生樹》 | 一覺人物 (下)
https://tv.ljm.org.tw/093fainapi/shareAPI?id=191